正文

压力传导的加码变奏(8)

上访 作者:傅剑仁


上访与媒体呼应的故事

2012年6月17日,互联网刊出一篇“河北访民闯美国驻华使馆后离奇死亡”的消息。这条消息抓人眼球的是“闯美国驻华使馆”和“离奇死亡”。

“闯美国驻华使馆”,是自同年2月6日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到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寻求政治避难以后引发的连锁反应。4月下旬,山东的盲人陈光诚寻求到美国驻华使馆进行政治避难……河北也有一些访民提出到美国驻华使馆反映中国的司法腐败和践踏人权问题,于汝法就是其中之一……

“离奇死亡”,是“闯美国驻华使馆”之后的结果,是抓人眼球的关键。“闯美国驻华使馆”,说明“闯馆”人的健康状况良好,躺在病床或走几步就虚脱的人,是闯不了的。闯了以后的“离奇死亡”,把人们的思维引向猜测。为了强化人们的猜测,多家网站用“事实”进行了引导,如有的媒体写道:为抗议司法不公,于汝法4月12日曾试图到美国使馆前自焚,被警察阻拦。6月14日,他再度前往美国使馆,被警方拦截,并移交给河北省驻京办,之后传出死亡消息。如有的媒体写道:不明人员送回尸体,于汝法头部有一个三公分长刀伤,身上还有被擦拭过的血迹。再如有的媒体写道:有一个目击村民,看到一辆车把尸体抬到他家后就走了。还有的媒体写道:于汝法的公民意识很强,为维护合法权益,长期上访,上访一次就被打压一次,不得不破釜沉舟,挺身闯入美国大使馆等等“事实”把猜测与各级各部门对上访群众的截访稳控联系起来了——打死的?逼死的?网民的种种追问,把人们的猜测引向更深层次,即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沉重话题——人权问题、法治问题。

这些网上信息引起河北省委高层的高度重视,省公安厅刑侦局长王星亮,连夜被派往于汝法死亡的现场,用刑侦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汝法的“离奇死亡”进行依据事实的品评,同时对于汝法打官司、上访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于汝法,男,1937年8月出生。妻子段某2004年去世,两子三女均成家各过。1998年5月2日,于汝法因欠本村村民于某某一百元钱,于某某等几人到于汝法家讨要,一方要一方不给,继而由动口发展成动手,于汝法夫妇及他们的二儿子于某被打伤,对方也有人受伤。于汝法夫妇因轻微伤住院,且在伤愈之后,医院反复动员其出院他们坚持不走,并将住院费用全部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此案因为其二儿子于某的上访、闹访,使得从县法院到市法院在判决结果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开庭了又开庭,发还了又发还。就在其二儿子于某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同时,被打成轻伤的被告方也提起了诉讼。进一步把这一诉讼过程拉得很长,拉得更复杂。

稳控在拉长的诉讼过程中变得任务极其繁重。于汝法的大儿子和三个女儿均不参与诉讼、上访,于汝法的诉讼、上访完全由二儿子于某掌控。稳控工作则集中在于某身上。于某的儿子上学,镇政府协调县文教局免了学杂费;镇里出面,把于某安排在一个企业打工,没干多久于某便以头疼为由走了。市县两级法院的开庭审理,基本上契合着于汝法父子的上访和当地稳控的节奏。

2003年11月,沧州市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于汝法随即向省法院提出申诉。从此以后,夹在省法院和沧州市法院中间的于汝法父子,用不间断上访、闹访,牵动着省法院的指令和沧州市法院的动作,在几经发还、驳回、听证以后,2011年5月,省法院对此案予以终结。

终结是解决上访案的一个特殊程序,只有在法律问题彻底解决以后,才能在省法院或最高法院终结。一个普通的官司,从一审到二审,从申诉到再审,从再审到终结,漫长的司法环节,不只是耗费涉案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耗费政法机关大量的司法资源。这就是我国目前的现状,这个现状囊括司法体制架构、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遵循,以及人的素质等种种要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