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两兄弟品德的教育上,徐夫人也毫不懈怠。她不仅经常对兄弟二人讲述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树立他们重振家业的理想,教育他们尊师重道,还在细节上对两人严格要求。徐世昌后来回忆到,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经常饿肚子,看到桌上放着三份食物,就想把其中两份全吃掉。徐母认为他不够忍让,为了改掉他的毛病,宁可把三份食物都扔掉,母子三人饿肚子,也不会对徐世昌有丝毫的纵容。
待到徐世昌年龄渐大,交往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对于交友,徐母也非常慎重。徐世昌每交一个朋友,徐母都会让他把朋友带到家里来吃饭,顺便观察此人的品性是否端正,谈吐是否得体。如果是品行端良的人,徐母就会热情款待,如果不是,徐母则严厉地要求儿子断绝与其来往。徐世昌成人后,身边的朋友多为当地名人雅士,后来又能与袁世凯结为兄弟,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他的母亲。
经过几年的私塾学习,徐世昌也逐渐成长为一个聪敏好学、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年。但是,随着徐家两兄弟的逐渐长大,徐家的家境也一日不如一日。这一天,鄢陵县的知县、徐世昌的叔曾祖徐士醇派人找到徐夫人,再次提出要把他们母子三人接到鄢陵的事。徐士醇见他们孤儿寡母生活艰难,一直想向他们伸出援手,但徐夫人却再次拒绝了。她推辞道:万万不可,我们家经历了极盛而衰,如果现在接受别人的接济,孩子们没有经历过艰苦的日子,将会碌碌无为,那我们徐家就再也没有复兴的一天了。听了这话,徐士醇再也不多说,只是感叹“汝苦心持家教子,异日必有成就,真我家功臣也”。
为了继续供徐世昌兄弟读书,徐夫人开始变卖自己的珠宝首饰,直到家中已再无可变卖的器物。1868年,徐家的生活已经贫困不堪。这一年,河南卫辉府下了一场大雨,这场雨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徐家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房顶不断漏雨,书房的墙壁出现了坍塌,无奈之下,徐世昌只好停止读书,文献记载他“辍读累月”。几年之后,徐世昌已经长到十七岁,已经有能力分担母亲的负担了。1871年,为了继续自己的学业,他到表叔陈仲英家设馆,一边给低年级的学生当家教赚钱,一边自学。以后的几年,徐世昌先后到沁阳、太康、淮宁等地游历,一边广交文人雅士、贤师益友,一边教书授课,补贴家用。慢慢地,徐家的生活也就稍稍宽裕了。
儿时困苦的家境,母亲的严格教育,不仅让徐世昌兄弟两人继承了徐母坚忍、进取的品质,更成就了他们出众的才华。能够赚到一些银两之后,徐世昌便带着弟弟到处游学,尽自己所能照顾弟弟。后来,两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双双中举,一时间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