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总会暂时倒退,中国几千年帝制,猛然转型使很多人感到不适。当袁世凯产生当皇帝的念头时,在百姓当中也产生了一些希望复辟的舆论,这使得袁世凯更加得意忘形,看不清事情本相。1914年,袁开始着手准备复辟事宜,而作为袁世凯“指路明灯”的徐世昌,生平第一次与袁世凯决裂。善于旁观的他深知,民主共和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任何逆历史潮流而行的,都不会有好结果。他多次劝说袁世凯,不但没有得到袁的理解,反而被袁认为不再与自己同道。
作为袁的挚友,徐世昌不能看他一意孤行地错下去。他对“还政于皇帝”的谬议严格禁止,还于1914年11月23日颁布严禁“归政”的政令,规定“造作谰言,著书立说以及开会集议而紊乱国宪者,照内乱罪从严治罪”。
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当时美、英、日等驻中国使节纷纷赞成袁世凯称帝,“外国使节无一不赞成”,被权力蒙蔽的袁世凯以为,自己登基当皇帝是众望所归了,徐世昌的努力几乎白费。
即使再无奈、再气愤,徐世昌也没有办法再改变现实。1915年10月28日,徐世昌交付了官印、钥匙等物品,再次引退,表示不再过问政事。他在日记中写道:“人各有志,志为仙佛之人多则国弱,志为圣贤之人多则国治,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在他看来,他的时代有太多的人“志为帝王”,国家岂有不乱之理?
袁世凯复辟的结果众人皆知。他不顾徐世昌和舆论的反对,改行君主立宪制,颁布《新皇室典范》,废弃《临时约法》,引起了全国公愤,护国军起义,孙中山武装反袁,袁世凯自己的亲信也纷纷反对他,受到内外围攻的袁世凯终于一病不起。
当全天下反袁时,或许唯一没有对他痛加指责的就是他一生的挚友、曾因复辟帝制与他分道扬镳的徐世昌。袁世凯临终前,徐世昌赶回京城,两人“相见挥涕”,徐责怪袁世凯当初不听自己的劝告,一意孤行,乃至落得如此下场,而袁世凯则没有多说,只是说“家事唯恐子孙处理不当,敢以相托,且乞主持丧务善后”。徐世昌也不再多说,“慨然许诺”。
一死一生才见真交情。徐、袁自青年相识,在徐最为贫贱之时,袁往往出手相助;尽管二人晚年分道扬镳,但在徐世昌心里,袁世凯或许永远都是年轻时代那个称自己为“菊人大哥”的仗义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