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时局扑朔,两次引退(2)

民国课堂:军阀总统 作者:温菲菲


至此,徐世昌已经有意无意地在革命派和立宪派的道路上选择了后者。他帮助袁世凯组织内阁,实际上是有后续动作的——那就是顺理成章地推举袁世凯为新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他和袁氏很早相识,心照神交,休戚与共,他自认为最了解袁世凯,也认为袁氏是领导中国的不二人选。然而,革命党的速度超过了他的想象。1911年12月29日,正当徐、袁奏请朝廷召开临时国会,准备以公决的方式选择共和还是立宪的时候,孙中山在南京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下子打破了徐世昌和袁世凯的如意算盘。

后人多认为袁世凯从孙中山手中“窃取”了大总统之位,如果放在当时,很多人并不这么看,尤其从徐世昌的角度来看,他们代表清朝廷组织内阁,议决国家选择何种制度,具有权威地位,南京方面宣布独立是不被承认的。因此当他们得知孙文担任大总统后,立即停止国会,向南京方面发电质问:“选举总统是何用意?设国会议决君主立宪,该政府及总统是否亦立即取消?”

这一质问不要紧,原本意见不一的南方革命党立即出现了分歧,革命党内一部分人认为,清政府没有宣布解散,南京独立便不会得到民众的认可。于是,1912年初,张謇密电袁世凯,称如果袁能逼迫清廷逊位,南方愿意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紧接着,汪精卫也提出了类似的条件,这样一来,孙中山也不得不向袁世凯保证,只要他能让清廷退位,自己愿意将大总统之职让给袁世凯。

实际上,在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总揽大权之后,清政府就已经形同虚设,逼迫清廷退位实在轻而易举。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告退位,这一次,徐世昌又一次“暗度陈仓”,帮了袁世凯一把。

原来,清廷退位诏书是由张謇主笔起草的,在诏书中,徐世昌加了一句话,使南方革命党对同意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一事无法反悔:“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尽管这句话引起了孙中山等人的强烈不满,但诏书已经公之天下,无法悔改。就这样,徐世昌又一次帮助袁世凯,使他成为了真正的一国之主,正如前人所说:力荐袁氏为湖广督者,世昌也;乞袁氏组织内阁者,世昌也;……清室退位,请以袁氏为代表者,亦世昌也。

徐世昌帮助袁世凯可谓“步步得手”,然而,他却不是一个贪恋权位的人。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不久,他就离开了北平,到青岛隐居。

这次“隐居”并非真隐,而是徐世昌维护个人形象的计谋。他作为前清元老,选择隐居,保住了自己德高望重的形象,而后如果袁世凯再请他出山,此时他与前清再无瓜葛。徐在青岛居住期间,与袁世凯的书信往来并未中断,他仍然以旁观者的身份静观时局变幻。1913年6月,“二次革命”爆发,第二年年初,徐世昌终于在袁大总统的诚恳邀请下再次出山,担当起“国务卿”的重任。

权力往往使人迷惑。尝到了大总统甜头的袁世凯日渐觉得离不开这个位置,做了一日大总统,便想做一世大总统。慢慢地,他也忘记了年轻时与徐世昌指点江山时的满腔抱负,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甚至自己的后代成为永远的“大总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