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大总统期间,徐世昌遇到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麻烦。
在《凡尔赛合约》的签字问题上,以徐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政府进行了深思熟虑,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签字比不签字损失小。徐世昌总结出不签字的六大弊端:第一,胶州湾已经在日本的实际掌控下,如果不签字,和约中日本归还山东权益的相关规定等于一纸空文;第二,国际社会之所以重新考量胶州湾归属问题,是因为中国在“一战”中是参战国。如果拒绝签字,各国解除调停山东问题的责任,山东问题最终将由中国与日本直接交涉,这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对中方十分不利;第三,胶州湾问题经过各国调停,如果日后日本再挑起事端,中国可根据《凡尔赛和约》内容向国际社会求助,其他国家也有理由介入;第四,中国参加“一战”的初衷在于希望通过战争求得解放,摆脱列强的控制。如果拒绝签字,将会影响中国以后加入国际联盟,不但解决不了山东问题,还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第五,对德和约中还有一些对中国有利的内容,如果不签字,中国将无法获得这些利益;第六,经过大会表决,日本已经声明将胶澳地方全部主权归还中国,这也是日后各国用来限制日本的依据。如果中国拒绝签字,就等于间接否认日本关于山东主权属于中国的声明,将来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相比之下,中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弊端只有两个:其一,日本可能找到新的借口,继续在山东扩张势力;其二,日本在山东势力的发展,将会成为远东地区和平稳定的隐患。
以当时中国的国力,坚持维护主权并迫使各国承认中国权益基本不可能,因此让损失最小化就成了执政者的唯一选择。于是,徐世昌通电各省,称经过与两院议长及段总理的商议,最终决定两害取其轻,同意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对徐世昌而言,这个决策不仅能把当时中国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还能避免将来很多外交上的麻烦,应该能得到国人的认同。令他没想到的是,签字不久,他就背上了“汉奸”“卖国贼”的骂名。
在和约上签字带来的弊端立竿见影。如徐世昌所料,巴黎和会之后,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被日本掠走,日本在山东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国作为“一战”的参战国,没有通过巴黎和会得到实质性的好处,反而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在广大民众看来,是北洋政府没有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进行的妥协。
1919年5月4日,中国民众对日本、西方列强以及混乱无能的北洋政府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峰。这一天,北京三所大学的几千名大学生汇集到天安门广场,他们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旗号,痛斥北洋政府的妥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