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辛亥革命再次投机(3)

民国课堂:军阀总统 作者:温菲菲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与多名大臣联名上奏,称皇帝应该宣布逊位以“俯鉴大势,以顺民心”,在此之前,他曾多次觐见,劝说隆裕同意溥仪退位。事实上,袁世凯的“劝说”虽然非常客气、恭卑,却大有威胁之意。呼吁清廷逊位的奏章在紫禁城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遭到了清室贵族的联合抵制。后来,革命党人在北京暗杀袁世凯未遂,这些贵族们看到形势变得如此紧张,如果清帝逊位,自己的贵族身份还能保住,如果坚持抵抗,说不定就会死在革命党或者袁世凯的手里。

经过袁世凯的一番努力,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溥仪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的大清王朝。

在遭到暗杀之后,袁世凯似乎也感到了革命党的恐怖,于是他对外宣布支持共和,这样,南北之间最大的矛盾得以化解。清帝逊位后,为了履行诺言,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宣布辞职,袁世凯得以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并非完全靠投机革命。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袁世凯原本已经筹措进行君主立宪的改革,以袁世凯的判断,中国的国情更适合走君主立宪的道路,令他没想到的是,主张民主共和的革命党动作迅速,赶在了他的前面。

另一边,孙中山后来也意识到民主共和对中国来说有点操之过急。武昌起义后不久,财政经费的问题就来了,以革命党的实力,他们根本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倚仗袁世凯,这也是后来革命党内部不少人倒向袁世凯的原因。经过这次革命军起义,孙文觉得要想让中国走向真正的共和,还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实现民主共和而同室操戈是孙中山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决定利用袁世凯“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用兵十万……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在他看来,以大总统之位“利诱”袁世凯,不动一兵一卒便使大清王朝覆灭,已经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至于民主共和,则需要“听国民之自然进化也”。

在某种程度上,袁世凯和孙中山的意见是一样的,他们都认为刚刚走出君主专制的中国不适合马上实行民主共和——不光政治阶层没有作好准备,国民也尚未具备民主共和的素质。和孙中山料想的一样,袁世凯登上大总统之位之后,果然进行了复辟帝制的尝试,而袁的最终失败则向世人证明,国人已经慢慢接受了民主共和,历史的车轮无法倒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