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在这个世上太孤独(1)

从清晨到日暮 作者:弋舟


起初接受这个写作计划时,我一直拿不定主意。对于我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诸般问题,尽管早有耳闻,并且自己的家庭也有切身的体会,但严肃地以文字方式去触碰,却一直没有动过念头。首先,这个问题在我心里,隐隐地便可以感觉到其格外的芜杂和庞大,大到似乎难以靠一己之力去触摸;其次,这个问题所隐含的那种几乎不用说明的“悲剧性”气质,也令人内心不自觉地便予以了规避。这就像是死亡本身,尽管是我们永恒的困境,但谁都不愿主动地提前感受——就让它悬浮在我们头顶,只作为一个似乎与己无关的“伪命题”,一来二去,靠着这份规避的态度,仿佛就忘记了那种终极性的压迫。

最终促使我决定写这本书的动因,是一则在不经意中看到的新闻。

关于空巢老人的新闻,其实如今早已经满目皆是,翻开报纸,打开网络,时不时会有这样的消息闪过——老实说,充斥着的,大多都是些负面的消息。这些消息夹杂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洪流中,几乎已经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常态,因为成了常态,所以多少便让人觉得麻木。人就是这样的奇怪,当某种常态时刻裹挟着我们的时候,因为司空见惯,倒仿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了。这就好比空气质量的糟糕,由于人人领受,由于无外如此和只能如此,于是作为个人,呼吸时反而不会觉得十分窒息。

这则新闻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下进入我的视野:

2013年 3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九时许,宜春 120急救中心接到报警,称中心城区东风大街一名九十五岁老人在家割腕自杀,急需抢救。当赶到老人家中时,医务人员发现,老人平躺在床,面色苍白,昏睡不醒,床前的地面上一摊鲜血,老人左手腕伤口处流血不止,情况十分危急。医务人员给予紧急处理后,快速将老人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途中,家属说出了老人自杀的原因——可能由于年后一些亲人外出务工,身边的家人也忙于工作,在家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疏于对老人的关心,老人心里充满孤独感,一时间无法承受,这才做出轻生的举动。

消息配发有照片。被救的老人躺卧在病榻之上,形容枯萎,但神情宁静,仿佛根本不曾有过酷烈的决绝,抑或肉体遭受的创伤并不在他的意识之内——就是神形之间的这份落差,突然令我感到了震惊。

我在想,究竟是何等力量,能够让一个活到了九十五岁这般高龄的老人选择从容赴死?消息称,这位老人此番已是第二次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唯一的原因,只是因其独守空巢,害怕孤独而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此中逻辑,似乎在我们的经验之内,又千真万确地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在我的经验和想象中,高龄老人往往对自己的生命怀有格外珍惜之情,这完全符合生命应有的逻辑——告别之际,便要格外留恋。而且,在我想来,人之暮年,大多会因为历经了太多的尘世悲喜,于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对于生命,会有着更为宽阔与豁达的体认,由此,对于诸般痛苦便理所应当地有了更为强大的领受能力。

在我的心目中,九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几乎就是一位“神”了。

新闻中提及的“孤独感”,在我看来格外醒目,这是家属给出的老人赴死的最大动因。那么,是什么样的孤独感,能让一位“神”用锋利的刀片对着自己的手腕割下?能让一位耄耋老者,毅然地选择了离开?

我要承认,正是这个意象令我决定走进这个写作计划,而这个意象的核心词,便是——孤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