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杭州花信(2)

16城记 作者:朱自清 达夫 鲁彦


我认为西湖的一角好像中国的缩影,欧式建筑渐渐中国化,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与西湖完全协调的景观,中国全国的文化也如此。如果我们考察中国古代文化,就会发现外来文化是怎样促进了新文运的兴隆,即使那曾经是他们所轻视过的文化。比如说促进了唐代文化兴盛的不正是西域文化的导入吗?诗律、音乐、美术、用玻璃杯品尝葡萄酒的时髦诗人们,谁能说他们是不协调呢?如果从唐代文明中剔除塞外风情,那将是多么枯燥无味啊!中国民族的伟大就在于吸收外来文化,以壮大自己,所谓泰山不择土壤,路走不通了,换个方向,就会豁然开朗。不消说清末中国文化已经走到了末路,但是现在亲爱的中国青年们正在摸索新的方向,而那将是把可敬的大国文化从衰老病弱当中解救出来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因此即使对西湖的风景产生一点影响也不成为问题,只要不把无辜的西湖柳砍掉,把苏堤建成运动场,就可以酌情改造,毁掉西湖一两个景观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今天早晨我从旅馆二楼望去,在前面的民众运动场,少年童子军正在有纪律地行动,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寄语中国青年诸君,只要对这老大国的痼疾有效,任何药都去尝试吧!除此别无出路,我从西湖预想到不久的将来诸君一定会创造出中国文化灿烂的昌盛期。

有效地享受天赐,建设欧式大菜馆、大旅馆是中国人的自然的要求,也是以人工助成天赐的一个方法,决不能把西湖仅仅看作一个古迹名胜。我忠告各位,如果先入为主,然后再对西湖发出失望的慨叹,那就最好不要到西湖来,只要在文献上探访西湖,闭目幻想吧。

议论归议论,诗趣却要求我注目古典的事物。穿着筒袖和裤子的妇人看起来很轻快,但我还是认为裙子等传统服饰更好,就像《儒林外史》上写的:“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第十四回)乡下人穿老式的蓝衣,肩膀上搭着黄色或红色的袋子,系着同色的带子,袋子上写着“朝山进香”,或者写着某地某氏,成群结队地到灵隐寺和天竺寺烧香。这种情形使诗情顿时涌出。良家女子乘轿,轿后摇摇摆摆地跟着拿着摇篮和银纸钱、红蜡烛、线香的,好像画中一样。但是傍晚回到旅馆,却看见从老式轿子中有女子拄着手杖走出来,显得奇形怪状,把我的诗情破坏殆尽。原来对于因缠足而行动不便的中国妇人来说,手杖可以使她们免于摔倒,这么一想也就没有什么不协调的了。

大正十一年(1922年)五月

——《杭州市志》中华书局2000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