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张惠言词论的内涵,使常派词论更加充实、完善,其词学理论
是对我国古代词创作实践的有益总结。他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我
国古代词学发展的词学规律和原则,如“词亦有史"论、“寄托"
论“、才情"论和“空实”论 ,均是对我国古代词学理论的发展和升
华,有的甚至突破了我国古代词学理论的人为藩篱,把我国古代
的传统词学推到一种新的高度。因此,周济是晚清词史也是我
国古代词史上有突破、有树立的杰出词学理论家。他的词创作
虽未能像他的词论一样有突破和创新,但也 自铸面目,一些优秀
的作品和同时代人词作相较并不逊色。因此,我们可以说他是
晚清词史上一位有水平的词坛作手。就周济而言,如果没有其
杰出之词论,那么他只是一位声名不显的词坛作手;如果没有他
风味自具的词作,他也成不了词史上一位杰出的词学家。其词
论和词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其铸就成为晚清词史上一位发
扬光大常派词风的杰出词人。
二、宋翔凤、汤贻汾、董士锡
宋翔凤、汤贻汾、董士锡三人为晚清道光、咸丰时期常州词
派的重要词人,他们与周济一道,为常州词派在晚清道、咸词坛
的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贡献,称得上其时常州词派的风云人物。
宋翔凤(1 776m 1 860 ),字于庭,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嘉庆
五年(1 800 )举人,终官湖南宝庆府同知。著有《浮溪精舍词》三
卷,依次名日《香草词》《、洞箫词》《、碧云庵词》。又著有《乐府馀
论》一卷。宋氏早年受学于张惠言,为皋文嫡传弟子,他回忆道:
“余弱冠后始游京师,就故编修张先生受古今文法。先生于学皆
有源流,至于填词,自得宗旨。"《( 香草词 自序》)所以他填词谨守
9 ,)
张氏“意内言外”“、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的教
义,又深得皋文词善写寒士情怀的风致,为嘉、道、同三朝常派重
要词人。
宋翔凤一生历经鸦片战争、太平军内乱,他对时势人心有着
深切的体验,加之其长期沉沦下僚,仕宦不显,所以其心魂每多
郁闷沉抑。他说:
数年 以来,困于小官,事多不偶。既不能做骸以合流
俗 ,又不能枯槁以就 山林。不平之鸣,托之笑傲,……于是
行事之间,动遭蹇难,议论所及,娄丛谗讥。……然身心若
桎梏,名字若黥劓,古之穷士,抚榛莽以兴叹,送回波而欲
泣,考吾所遇,一皆备焉。《( 香草词 自序》)
这样的遭遇和心境发之于词,使其词呈现出浓郁的苍凉、寒
苦色彩。《浮溪精舍词》中写得最多、最真挚、最具感染力的内容
就是他的这种“古之穷士,抚榛莽以兴叹,送回波而欲泣"的苍凉
心魄。《摸鱼JL)nll叹宦游羁旅、人生如梦“:任春人、许多幽恨,
芳草空白飞舞。人间只弄伤心色,又是几番风雨。"“羁怀最苦,
任漫引清尊,徐翻怨曲,愁结总千缕。"“须看到,春去后、美人香
草俱尘土,悲今吊古,要收拾残魂,商量旧梦,泽畔咏兰杜。"《高
阳台·自题笠屐写真》悲伤年华易逝、岁月蹉跎“:何事蹉跎? 轻
过壮老,虚生四十馀年。鬓影丝丝,几人识向愁边。”“触事悲凉,
旧尘往梦都捐。”《青玉案》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名利误人“:读
书击剑都无谓,问名姓,善能记。"“名场可有闲田地,安个愁人定
容易。”《十六字令·楸叶砚》抒发他的莫名愁绪“:楸,看作玲珑展
作愁。流难去,研尽十分秋。"《迷神引·毗陵志感》则诉说他的郁
苦心绪,在他数目不菲的描绘苍凉心魄的词作里极具代表性:
可惜芳春和梦去,风风雨雨如故。勾留一霎,还任花成
9 7
雾。聚如萍,离如梗,事朝暮。此后香尘灭,愁 白芝。可有
断红留,怨黄土? 却恨年时,总作凄凉度。觉夜空长,
更空数。眼中心里,有情极,终无语。记簸钱声,秋千影,在
廊庑。看尽不回波,流独苦。缺尽奈何天,愁来补。
这首词也和上述几首词一样,在直抒胸臆中尽展他的“风风
雨雨如故”和“却恨年时,总作凄凉度"的牢骚,交织着沉郁的情
怀。在他的眼里,人生总是那么灰暗,总是那样愁多而欢少。
晚清词人刘履芬曾记宋翔凤晚年之音容形貌说:
于庭丈以咸丰初,自楚南解组归里,余始谒于葑门吴衙
场。时年届八十,长身鹤立,议论鲡缅,尤善述乾嘉轶事。
(《香草词序》)
然而,就是这位体格伟岸、口才极佳、原本有着开朗外放性
格的俊朗男儿,在其词作里却表现得像一位失路彷徨的嫠
妇——在《浮溪精舍词》里我们几乎找不到高朗遒壮的作品,也
几乎听不到轻松欢愉的吟唱,弥漫在词集里的几乎都是压抑的
呻吟。《浮溪精舍词》三卷《,香草词》完成于道光元年(1 820 ),
《洞箫词》杀青于道光九年(1 829 )《,碧云庵词》则结集于道光末
年。宋氏在其词里所展示的苍凉心魄,固然与他仕途不畅、长期
沉沦下僚有关,是他郁积于心的“寒士"心结之细腻、深入、透切
地渲放,然而也和道光时期社会衰变、内外交困的时势不无联
系。
汤贻汾(1 778— 1 853 ),字若仪,又字雨生,江苏武进人,以祖
父难荫袭云骑尉,官至温州镇副总兵。贻汾以武将而兼善文艺,
豁达大度,仗义疏财,故其交游遍布嘉、道文坛,一时文坛硕彦如
周济、董士锡、秦耀曾、梅曾亮、许宗衡、蒋敦复等,均与之过从甚
密,为知己之交。其妻董琬贞及 四子一女一媳皆能绘事 ,善倚
9 2
声。贻汾喜倡持文会,工诗善画,词亦有名,唱和遍江东。他是
道、咸年间常派词人兆启风会的关键人物。词有《画梅楼倚声》
四卷(又名《琴隐园词》),还编有《江东词社词选》一卷。贻汾于
1 853 年太平军破南京时投池死。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
五、顾秦桢《汤将军传》、蒋敦复《汤将军行略》等。
汤贻汾作词吟咏日常琐事较多。他家新来一位 、f,环,他填
《临江仙·新婢》词。他家新宅建成,他填《倦寻芳·三江东轩落
成》和《鹧鸪天·琴隐园落成》词。夫妻的恩爱生活可以人词,如
《少年游·扬州约内子偕归》《、风入松·秋夜听内子理琴》。染恙
可以人词,如《诉衷情·病夜》《、木兰花慢·喜内病起》。过江可以
人词,如《夜行船·过江》《、虞美人·新岁发扬子江》。旅行、赏花、
吹笛、听曲、不寐等生活琐事皆可以人词。在汤雨生的笔下,词
俨然成了他记载日常生活的起居注。他的这些“家居琐事"词,
既没有“媚"“、艳”的风情,也缺乏正襟危坐的严肃,倒多了几分
世俗生活的气息和传统士人家庭的风味。以家庭和日常琐事入
词,在中国古代词创作中并不多见,如果说这是对古代词题材与
创作方式的新开拓,则并非谬奖。
汤贻汾还有一些直抒胸襟的词值得我们注意。《雨中花慢·
落职后感题》直抒他被无端削职后的满腹牢骚,如果我们把这首
词和宋翔凤的《浮溪精舍词》对读,就会发现,清廷嘉、道时期,日
益僵化衰朽的传统体制是怎样地压抑、摧残人才,而有志之士又
是怎样地忠而被谤、信而见疑、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词日:
从此归来,横檐柳粟,先将五岳 闲游。想世情不到,猿
鹤朋俦。只怕青山相见,还嫌蜡屐迟投。肯凭醉尉,将人遣
兴,任意嘲羞。 惠文冠下,从事衫 中,一身久 自伛偻。
除梦里、欠伸差快,峰顶云头。算把腰鱼换醉,别从酒国称
侯。难 回首处 ,唯应江上,几点沙鸥。
9 3
《长亭怨慢·衰柳》和《长亭怨慢·衰草》向被视为汤氏感时伤
怀的名作。现抄录如下:
其一《、长亭怨慢·衰柳》
更谁向、灞桥攀折? 万里关河,一天风雪。古陌人稀,
几丝犹 自、马头拂。萧萧短鬓,正顾影、同凄绝。盼断七香
车,还只当、听莺时节。 休说,赚高楼翠袖,望眼欲穿天
末。浮萍散了,怕流水、也应消歇。最苦是、落叶江城,剩一
笛、风前幽咽。算梦里腰肢,难解眉头千结。
其二《、长亭怨慢·衰草》
漫重认、六朝山色,霜冷云凝,烧痕如墨。懊恨王孙,斜
阳催送、马蹄疾。鞲鹰欲脱,怕血染、平芜赤。是处乱蓬飞,
共绿鬓、一般秋白。 还忆,伴珊珊花径,暗把茜裙沾湿。
踏青倦了,算展印,为谁留得。怎料取、客馆秋清,恁消受、
怨蛩凉夕。便扇底茧光,都被西风吹息。
清末名词人蒋敦复在《芬陀利室词话》中评此二词日:
雨翁尝作“衰柳”“、衰草"词,倚《长亭怨慢》,余与孙月
坡和之。其词感物比兴,凄婉欲绝。
雨翁为何要以“衰柳"“、衰草"为题? 何以其心魂又会“凄婉
欲绝"?
论功名,他官至浙江乐清副将,擢温州副总兵(从二品),虽
后来落职闲居,但对其身心并非毁灭性的打击。
论家庭,他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张惟骧《清代毗陵名人小
传稿》赞其家风日:
自唐宋以来,以诗书画三绝名世者,代不数人。有清一
代,毗陵人以诗书画号大家著天下者得二人焉,一恽寿平,
9 4
一贻汾也。二人者于画为尤著。二家之子姓承先人之学,
遂成风尚。寿平之后有翊源、溶源、景宅、仁与、三标、秉怡,
女士冰杯、娥怀、英珠。贻汾之后有绶名、懋名、禄名、世澍,
妻董琬贞,女嘉名,子妇金佩芬,皆卓卓于世者。
论生活,雨翁筑别墅于金陵“,焚香鼓琴,倚然出尘,海内名
宿,多与之游,江山文物之盛,为今古罕见"《( 清代毗陵名人小传
稿》)o
说品性,他多才多艺,豁达开朗,“嗜饮酒,工弹琴,下至围
棋、双陆,击剑吹箫,靡不好,亦靡不精也”《( 清代毗陵名人小传
稿》)。
按说他没有理由“凄婉欲绝"。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他之所
以产生这样消沉的情绪,触 目不是“衰柳",就是“衰草",其根源
是他所身处的道、咸乱世搅乱了他原本应该闲适宁静的心宅。
这不是牵强的附会,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他在太平军攻破南京时,
以七十六岁的高龄义无反顾地投池殉国,我们就知道家国社稷
在他心里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它的生死存亡、它的价值
甚于他的生命。
汤贻汾的词作,时而缠绵郁结,时而深情温馨,他的词以温
雅低婉见长,也偶现清爽之气,能展示其性情胸襟,不愧词坛名
家手笔。诚如晚清词人杜文澜所说“:皆能抒情合度,绝无叫嚣
靡曼之音,得词之正轨。”《( 憩园词话》卷三)至于贻汾的为人,词
人卢前在《望江南·饮虹簪论清词百家》中赞颂道:
诗书画,三绝重当时。大节凛然千古在,虚名犹恐世人
知 ,见道不止词。
董士锡(1 782— 1 83 1),字晋卿,一字损甫,武进人,副贡生。
张惠言外甥、女婿。家贫,客游四方。曾佐河南总督黎世塘幕。
9 5
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二《、国朝耆献类征》卷四四二以及
吴德旋《晋卿董君传》。著有《齐物论斋词》。董士锡十六岁从舅
父张惠言游,故诗词精妙,尤善《易》学,为嘉、道之际著名的学
者、文学家。士锡与周济为莫逆交,其词学思想对周氏影响甚
剧。因此,无论在创作上或词学思想上,董氏均为道光年间常派
词人的重要人物 ,他对常州词派 的发扬光大作 出过重大贡献。
对董士锡在常州词派中的地位,周济《味隽斋词 自序》有极高的
评价 :
吾郡 自皋文、子居两先生开辟榛莽,以《国风》《、离骚》
之 旨趣 ,铸温、韦、周、辛之面 目,一时作者 竞 出,晋卿集其
成。
《齐物论斋词》大多写得凄怆悲凉,诚有鹤唳霜天、蛩咽露晨
的声情。既无雍容华贵、花团锦簇的风情,也没有清悠雅逸、恬
淡闲适的情韵,它全力诉说的是作者情感的辛酸苦哀以及怅惘
不安的心情。这和董士锡长期科举蹭蹬、身世飘零的遭际有着
必然的联系,事实上也是清廷嘉、道社会衰变时期在社会下层苦
苦挣扎的寒士孤苦情愫极其典型的展示与反映。《木兰花慢·武
林归舟中作》是董氏词作中被诸多词选家所喜爱、人选率最高的
力作,颇能展示董氏的苦寒心境。词日: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 ,波回野渡,
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
泪眼,从教沈尽罗衣。 江南几 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
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但芳菲
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醺酥,任他柔橹轻移。
武林为杭州城的别称。董氏十六岁就从舅父张惠言游。成
家后,又为生计所迫,游幕四方。此词即抒写了他与家人“相见
9 6
时难别亦难"的离情。此词的价值在于,通过阅读它,我们既可
以了解传统寒士为了生计不得不抛妻离子、颠沛异乡的无奈生
活情形,同时也可以知晓他们为什么常常眉头紧锁、难展欢颜的
原因。在生活的重压下,他们欢快的生命之溪已经枯竭,露出的
大多是生硬、苦涩的垒垒心路岩石。艰辛的生活跋涉之旅,已使
他们身心疲惫,备尝尘世的苦味。
董士锡在《齐物论斋词》中还以大量的篇幅来渲染他的
“愁”。“愁"是《齐物论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他写
道“:嫩绿娇红堤上路,瘦损腰肢,可被愁牵住。”《( 蝶恋花·蝶》)
“渐高楼望断,愁思又黏天,漠漠轻寒。"《( 六州歌头·秋荷》)“把
一片惜花心事,深琐寒窗,试问春魂,愁来可似雨丝长。"《( 丑奴
儿慢·春雨》“) 梦回细觅,还只在一i5头,旧愁新恨,历乱不堪忆。”
《( 摸鱼儿》“) 江南好,横塘十里,回首正愁色。”《( 霓裳中序第一·
己未秋感事》“) 知何时,又赢得梦里愁锁。"《( 粉蝶儿》)“花信匆
匆半已残,秋入眉山,愁人眉山,馀情还待五更看。”《( 一剪梅》)
总之,在《齐物论斋词》中像这样说“愁"道“愁”的句子触目皆是。
当蝴蝶翩飞时,词人担一i;,Jll§活泼的蝴蝶是否会被“愁"牵住。当
春雨潇潇时,那漾漾细丝则幻化为他不尽的“愁"肠,他坐也
“愁”,站也“愁",连做梦也是“梦里愁锁"。确实,一股浓冽的感
伤气氛氤氲在《齐物论斋词》中。
董士锡原本为道光年间常州词派发扬光大期的重要词人。
但他长期以来不受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他的词学成就多未予置
评。逮至清末,同光诗派领袖沈曾植方认识到他词创作的特殊
价值,给予了他高度的赞赏。沈曾植说:
《齐物论斋词》为皋文正嫡。皋文疏节阔调,犹有曲子
律缚不住者。在晋卿则应徽按柱,敛气循声,兴象风神,悉
举骚雅古怀,纳诸令慢。……玉田所谓清空骚雅者,亦至晋
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