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星期内,郭美美从一名边缘艺人变成媒体关注的焦点,她的故事甚至登上了《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如此快捷的“博出位”会让她庆幸欢喜吗?但代价是接受起诉和警方调查。而那些受牵连的机构和官员(无辜的,或是假装无辜的)大概正咬牙切齿地诅咒她。更有网友不离不弃地围观,言称“郭美美的问题不查清楚,没有心思上班”云云。她不过一时起兴,放纵了沾沾自喜的暴发户心态,却遭遇了始料不及的压力,此刻会不会有悔恨交加的心情呢?
郭美美本人并不是事件的关键所在,只不过她聚集的“流行元素”(人造美女、名车豪宅、奢华炫富)更具吸引眼球的效应而已。这个事件也并非孤立,其意义还不只是对中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的质疑与澄清,而是反映出我们时代的一个新动向:一点蛛丝马迹就可能掀动一场廉政风暴。导火索可能是一包天价香烟、一块名牌手表、一份“出国考察”的日程表、一次宴请的发票或者一张购买茅台酒的单据……“郭美美事件”只是这个现实版的长篇连续剧的最新一集,这个大戏还会演下去,观众很庞大,反响很激烈。
这个局面实在是太好了。公权的滥用者越来越难以保持沉默,他们被迫要面对公众的猜测与质疑。蒙混过关的难度越来越高了。欲盖弥彰的托词以及外交辞令式的辩解抵赖很快会被识破,然后会有更锐利的追问尾随其后。只有事实确凿的证据才能辟谣,才能获得清白。否则,围观的压力会逐步升级,直到引起纪委和司法机构的关注。在更早的年代里,这是完全难以想象的情景。这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预兆:“黑箱操作”的时代正濒临终结。
在更开阔的视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长程的历史发展趋势,知识的大众化对政治生活发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在欧洲,印刷术与平民教育的兴起颠覆了僧侣阶层对圣经教义的阐释霸权。而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则瓦解了信息垄断的格局。当人民主权的理念与现代传播技术结盟,“密室政治”必将陷入日益严峻的危机。可以想象,当美国所有大报同时刊登关塔那摩监狱虐待囚犯的照片,小布什总统会有多么恼怒,他多么希望这个可耻的秘密可以作为“国家机密”被掩盖。可是时代不同了,民主政治就是一桩很麻烦的事情。从40年前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到阿桑奇的“维基泄密”,都标志着这一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任何一个宣称民主的国家都难以回避政治透明性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