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人提及“张治中”这个名字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想起“和平将军”这个词,也会说,他为什么在国共两党都能有极好的人缘,都能吃得开,靠的是什么?
的确,父亲一生与国民党、与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是蒋介石先生的八大亲信之一,两人交往可以说有上下级关系也有朋友之谊,父亲能够向他多次上“万言书”,遇到极为不平的事情甚至去当面质问,连邓演达都说“你真胆大!”。父亲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层,跟随蒋介石先生20年,从未参加过一次反共内战,而是以独特的身份与毛泽东、周恩来伯伯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周伯伯“文革”中保护父亲免于迫害。周伯母也说过:“我与文白先生自1925年在广州相识以来,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友谊。”
至于为什么会让国共两党都倚重他,我后面会讲。
我想先说的是,我父亲追随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革命道路,看起来似乎是一帆风顺,其实,父亲早年经历了那个时代知识青年所经受的痛苦挣扎,多次在安庆、扬州极其痛苦地寻谋出路,终于在多次失意中磨砺而出,找到工作,最后机缘巧合,受到蒋介石先生的重用。
相比之下,我出生的时候,父亲虽然还在上军校,但是随后父亲可以说逐渐身居要职。我的成长经历可谓一帆风顺,读名校、随父亲辗转各地继续学业,所以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事情。
父亲1890年生于安徽巢县洪家疃。与很多中国共产党革命者不同的是,父亲在此后的人生中,故乡洪家疃多次成为他人生的拐点处和心灵的栖身之所。每逢人生不如意,他就会回来休养,在祖父母墓庐里静坐思索。
父亲深爱桑梓,非常重视乡谊。他敬重故乡的父老,每次回乡碰到父老们时,他都要先打招呼。他特别想了解乡亲们生活得怎么样,常与乡亲们在一块谈心。
父亲那时候也敬重老人,他经常请周围10多个村子60岁以上的老人喝酒吃饭,还与他们玩掷骰子,以“赌”取乐。他主持的“赌”,方式独特,“赌”资由他出。他预备许多铜板,每位一份,每人只准押一注。输的归他贴,赢者都可带走。
有一件事情,让周围的乡亲们对他更加敬重起来。有一年,我们洪家疃村与邻村发生争斗,村里人向“做大官的张文白”求援,希望父亲出面教训邻村的人。父亲非但没有壮大宗族势力的意思,而是写信劝双方族人“和为贵”。他倡导村里人都去植树造林、挖塘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