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忆父亲张治中》第一部分 2

回忆父亲张治中 作者:周海滨 张素我


我的祖父张桂徵是个篾匠,靠编制箩、筐之类农具糊口。现在,在农村已经没有篾匠这个手艺了,都是工业化生产了。那时候,篾匠编制箩筐,装水稻、棉花很重要。祖父虽然念过几天书,但是也就只能写写信会记记账而已。

父亲的私塾读书岁月,吃饭是与两位同学共同“起爨(cuàn)”,即出米合伙做饭,小菜自理;睡觉,就在睡板上铺稻草当垫被,上盖一床烂棉絮。见富家孩子吃肉,父亲嘴馋想吃肉,话传到曾祖父耳里,曾祖父说“肉嘛,除非从我身上割下来!”父亲听了很后悔。

在长辈们相继过世以后,父亲将他的祖父母、父母、叔父安葬在离家不足百步远的坟庄里,并修建了三间小屋子,作为墓庐。每次回到故乡,父亲都要毕恭毕敬地去瞻仰凭吊,而且经常一个人静幽幽地呆坐在坟庄里。看到父亲在那里,我也没有去问他在想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想的是早逝的父母和革命的形势。

晚年父亲回忆童年生活时候感慨地说,那是“我认为最受磨难而同时最有进益的时代”。父亲14岁考秀才时名落孙山。由于家境十分清寒,为生活所迫,父亲不得不去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偶然看见一张包杂货的《申报》上刊登的“安徽陆军小学招生”的消息。他惊喜若狂地跑去报考。

父亲拿着奶奶七拼八凑筹来的24块银元,独自外出闯荡。临行前,奶奶让他咬口生姜喝口醋,寓意是在今后的人生岁月里,要能够承受所有的苦辣辛酸,只有历尽艰苦,才能成人立业。

这年,父亲16岁。

“咬口生姜喝口醋”是父亲的人生格言,也是他教育我们子女常说的话。父亲所有的经历,几乎都打上了这句话的印记。无论是青年时遭遇不公、落榜,还是后来当“备补士兵”和“备补警察”食不果腹,以及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靠的都是这种尝遍苦辣酸甜的坚韧。

后来,父亲请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将这句话写成一块横匾,以省身心。父亲对我说:“我之有今天,是由于这一句话的赐予。不但我永远不能忘,我的儿女也应该永远不忘他们的伟大的祖母,我愿我的子子孙孙,都永远记住这一句格言和遗教。”

父亲对奶奶怀有深厚的感情,奶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改变了父亲的人生。从篾器店学徒毅然出走到安庆报考陆军小学,爷爷并不赞同,但是奶奶费尽心机、举债筹资支持父亲离乡求学,否则,父亲也许像爷爷一样终其一生在农村以篾匠为业。父亲说:“我自小一切得到奶奶的培养,她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我还记得他说,按照当时的环境,如果没有祖母的支持,他要迈出第一步也是不可能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