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斯福:换掉蒋;史迪威:杀掉蒋(3)

蒋介石心传之蓝鲸行动之谜:美蒋斗争秘史 作者:王丰


所以,事情开始时罗斯福本人的原意,一则希望协助中国抗日,满足美国在国际上的“人道形象”需求;二则利用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为牵制日军冒死驰驱。为了落实美国自身的种种战略意旨,华盛顿当然亟须在中国战场上有一定程度的主导性,罗斯福的想法很直接,既然我们是出钱的大款,你们中国人总该听我的话吧!总不能白花美国老百姓的纳税钱吧!所以,罗斯福表面上援华抗日,说得冠冕堂皇是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并肩作战,以及世界人道考虑,但何尝不是心心念念站在美国本位利益上盘算呢?

因而,罗斯福赋予史迪威的角色,以及分派之任务,便难免不在潜意识里暗藏一种上国心态,对中国与蒋介石抱持睥睨鄙夷的态度。可痛的是,在珍珠港事变爆发后,中国实际已经独力抗战达4年以上,艰苦抗战“苦撑待变”,是全国民众的共同写照。然而,物质条件极其艰困的重庆政府,连一滴汽油、一杆步枪、一枚炮弹都必须仰赖美国与外援的艰难形势下,这种上国与下国的不对等关系便很自然形成了。所以,罗斯福赋予史迪威的那三大职务:总参谋长、驻华美军司令、美国总统特使,如果把它们一个一个拆开来,恐怕还不太算一回事,但这三大职务一旦“合体”,合而为一,合在史迪威身上(如果真要颐指气使,原本这三大职务中单单任何一个,都可以拿来压死蒋介石),职务三位一体,这位史迪威中将便俨然是美国派在中国“殖民地”的“总督”或者君临中国的太上皇了。斯时,印度尚未脱离英国而独立,英国仍以“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身份,派有“总督”君临印度,代表英国皇室统治印度。令人愤愤不平的是,中国却为了几桶珍贵的汽油,几杆珍贵的步枪,几架有钱也未必买得着的美国飞机,还有千千万万各种战争所需物资,重庆当局竟必须被迫和南京的汪精卫伪政权“平起平坐”,当起美国人的傀儡政权了。史迪威可能潜意识中亦自命与英国在印度总督的地位相当,把蒋介石看成了“儿皇帝”。所以,从一开始,美国在中国的这种“援助”心态,便是极其不正常、极其不健康的。也正是美国这种反常的殖民主义心态,造成了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仇怨越结越深,最后演变成翻脸,甚至差点演变成流血政变。

中美之间在对日抗战时期,这种几近上国与下国之间关系互动的交手,虽然一般市井小民感受不到这种民族屈辱的切肤之痛,但是,蒋介石性格上再怎么独裁霸道,但他内心世界终究富有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与尊严,蒋介石再怎么不堪,也绝对不至于想当美国的傀儡。显然史迪威更忽视了一个事实,中国就是为了捍卫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权利与尊严,才会甘心牺牲千万军民的生命,独力与日本帝国主义者殊死周旋,宁可打到一兵一卒,一寸国土,亦誓不屈服。

但是,受迫于中国恶劣的战争条件与客观环境,当史迪威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或者圣诞老人的角色“从天而降”时,初期蒋介石几乎完全无从抗拒这位来自上国的财神爷。史迪威的盛气凌人,蒋介石固然忍无可忍,但是手心朝上有求于人,又徒唤奈何呢?史氏手上掐着所有美国军援物资,包括武器、装备、油料、弹药,中国军队要申请的所有后勤给养,都得史迪威点头同意批准才行。史迪威名为参谋长,蒋介石名为总司令,形势使然,位置其实是倒过来的,这总司令反而必须有求于参谋长,而参谋长却根本打心眼里看不起总司令蒋介石。尤其不幸的,在史迪威面前,蒋介石不但完全失去了东方帝王在西方人心目中“马可·波罗式的神秘感”,从一开始,西点军校毕业的史迪威,对只不过在日本初级军校结业、在日本军队洗过几天马的蒋介石,有着主观上强烈的成见与蔑视。加上各种日积月累的点点滴滴的嫌隙与恩怨,从而种下了史迪威与蒋介石之间日后恶斗的根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