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治了巴勒斯坦30年的英国看来,这场争论不管多么不体面,总算是结束了一场噩梦。巴勒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年后的那个11月下午,是全球唯一一个还有英国士兵战死疆场的地方。
英国起初为减轻自己的负担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所做的自相矛盾的许诺,现在让自己深陷巴勒斯坦泥潭。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英国顾忌到阿拉伯人的反应,坚决不许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大规模移民巴勒斯坦,这导致和犹太人发生公开冲突。这场冲突十分严重,以至于需要十万英军——一个士兵对六个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维持一种摇摇欲坠的秩序。由于无法自己解决问题,英国最终把这个难题抛给了联合国。
凡是支持用分治来解决巴勒斯坦困境的国家,没有一个像美国那样承受重重压力,并被迫赞同、通过法拉盛草地公园计划。迫于世界上人数最多、最有影响力的犹太社团的强大压力,美国立法者听任那些赞同巴勒斯坦分治,呼吁不要禁止无家可归的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请愿书、宣言和声明如同洪水一般四处奔涌。然而,这也是一个讽刺的时刻,美国巴勒斯坦政策虚伪的一面也暴露无遗,正当联合国大会的讨论引起对成千上万无家可归者的同情之际,美国国会拒绝通过自己的难民救济法案。同样也是这些美国立法者,在1946年的前八个月,一边毫无保留地敦促250万犹太难民登陆有着1200万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一边只允许4767名难民登上美国的应许之地的海岸,这只相当于一艘非法的巴勒斯坦移民船“出埃及”号上的难民人数。
在白宫的直接命令下,美国动用各种手段,向那些反对分治或者尚未决定是否支持分治的联合国成员国施压。杜鲁门总统以个人名义,告诫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赫谢尔·约翰逊(Herschel Johnson),“分治投票必须通过,否则我们就要付出陷入地狱的代价”。他的顾问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直截了当地威胁法国驻联合国代表亚历山大·巴罗迪(Alexander Barodi),如果法国反对分治就切断联合国对其的援助,着实让他大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