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庚子之乱,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杀去北京沿途也是一样。谢珂家在直隶(今河北省)徐水县城,几经劫掠,一个殷实之家陷于困顿。
不能说时年9岁的谢珂,那时就立志强军救国。我们能够看到的客观事实,是从陆军小学到陆军中学、保定军官学校,谢珂这辈子就跟个“军”字摽上了。1922年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即在奉军任职。1928年随东北军第8军军长万福麟到黑龙江,先后任省国防处和军署参谋长,直到前面写到的九一八事变后一个月间的两次“副之”。
东北军,张家军,有人用“牛圈套圈”,来形容张学良与各个封疆大吏及镇守使之间的关系。谢珂不是东北人,先天不利,却不妨碍选边。他是凭本事干出来的,领导也很赏识他的才能,但他好像天生不谙此道,不会高举、紧跟什么人,身边也没有“谢”字号的小圈子,也就难得重用,提职也是“副之”,没有实权。用句东北老话讲,叫“不得烟抽”。
保定军官学校第1期工兵科毕业,先是鄂军,继而豫军,之后又几乎参加了奉军入关的所有战事。没有佐证说明这位正值有为之年的燕赵大汉,早已厌倦了这种自相残杀的内战,却有理由相信他渴望为国家、民族而战。
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却是在九一八事变这个悲惨的时日之后。
家贫出孝子,国难现忠奸。这是东北现代史上罕见的非常时期,时局动乱,悴不及防,各种人物纷纷显出原形。而在辽宁、吉林沦陷后的一个月间,黑龙江省政府瘫痪,里里外外的危局乱象,实实在在就是谢珂在那儿撑着了。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是谢珂撑住了,而是主和派占了上风,让张海鹏进入齐齐哈尔,代理省主席、军事总指挥马占山,还能来省城上任吗?是不是要直接奔去海伦了,或是别的什么地方?还会有令国人振奋的江桥抗战吗?
齐齐哈尔研究江桥抗战的专家张港认为:
1931年10月爆发的齐齐哈尔江桥抗战,是九一八后中国军队对日寇的第一次有效抗击,这次战役当时就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现在被称为“抗日战争第一枪”。江桥抗战的最高指挥官马占山,也因此役而名震中外。现在,关于马占山的文学作品、学术研究频频出现,齐齐哈尔地区还塑造了马占山的铜像,甚至许多人直称江桥抗战为“马占山抗战”。而在江桥抗战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谢珂将军,却一直鲜为人知,谢珂在江桥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与他的爱国思想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可以说,这同谢珂在江桥战役中的功绩与得到的社会认可是极不相称的,应该说是一个缺憾。
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延华说:没有谢珂就没有江桥抗战,谢珂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