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赣南的建设有照搬苏联指令式计划经济模式之嫌,就是三十年后,蒋经国在台湾的“十大建设”,都还有舆论批评蒋经国仍旧在照搬苏联经验。青年时代的苏联经验深深烙印在蒋经国的脑海,成为他思维和工作的固定模式,至死不渝,“十大建设”弥补了他在赣南的遗憾。
模仿苏联斯大林计划经济的“赣南第二次五年计划”,还包括都市改建计划,建设现代工商业中心城市,鼓励老百姓多生小孩的奖励生育计划,提倡体育,健全体格,推行卫生,延长人寿,将战时的人口年增率增加到百分之七等措施。
“赣南第二次五年计划”的苏联特色更凸显在民生必需品的供应上。蒋经国向蒋介石画出赣南五年之后的民生富裕的远景—“平均每人每年可消费棉织品二丈五尺,毛织品一尺,皮鞋一双,糖十斤,肥皂三斤,白米四百五十斤,肉四十六斤,蛋三十六个,住屋面积每人平均四平方公尺”。在物资匮乏、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这样的远景让人翘首企盼。蒋经国还计划在赣南“成立大学,设立科学馆、艺术馆及职业学校,普设托儿所、幼儿园,增设国民学校、民众教育馆”,强调要“提高劳动人民之智识水平(设立农民学校工人学校)”。
在交通设施方面,要“做到逢山开大路,遇水架桥梁,乡乡通汽车,村村装电话的地步”,并且要“疏通大小河道,便利水道运输”,“每三乡设立无线电台一所,灵通各地消息,设立造车工厂,大量制造各种车辆,五年之后,平均每家要有一辆手运车,每十家要有一匹骡马,每一万家要有一辆马车,每两万家要有一辆自行车(共要有三十万辆手运车,三万匹骡马,三千辆马车,一千五百辆自行车)”。
蒋经国自诩要把赣南擘画成“一个人民的劳动生活乐园”,他的规划是“江西第四行政区十一县,将大庾、祟义、上犹划分第一重工业中心区(矿);赣县为第二重工业中心区(机械);龙南、定南、虔南为轻工业中心区;寻邬、安远为手工业中心区;各县普设电厂、天文台、广播电台;大庾之白溪,祟义之聂都,开辟成为风景区,并建筑疗养村庄,在大庾、龙南、信丰温泉地方建筑旅行社”。
总结起来,蒋经国在赣南构筑共产主义天堂的目的,心心念念仍是以老百姓的生活为根本考虑,而非纯系浪漫共产主义之空想。若干年后,蒋介石因国共内战失利而下野,在巡访家乡农村建设时有感于中国农村之严重落后,在日记中写道:“当政二十年,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毫未着手,此乃党政军事教育人员只重做官而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耳。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尚未为晚也。”
列宁、托洛茨基提出的“职业革命家党”、建立“先锋队政党”,以及在全世界进行永久革命(或译“不间断革命”)等政治主张,不只内化为蒋经国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更成为他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思维元素。是以,1939年6月23日,蒋经国在江西省保安司令部督练处写信给蒋介石说:“儿自接事以来,赣南各县城皆先后被炸,故最近特别注重防空设备之加强,及救护工作之推进。赣市已成立救护消防各四队,由儿兼任救护总队长,各队队员皆有勇敢之服务精神,每次不待警报之解除,机声甫息,儿即率领队员驰赴投弹灾区工作,四次轰(按:疑漏一‘炸’字)以来,经救护队队员开掘倒坍房屋及防空洞,救活二十三人,儿亲自开掘一坍墙,费力三小时,曾救活母子二人,第三次轰炸时敌投弹最多,大半为燃烧弹,中国银行被炸起火,儿率领消防队拆屋、运沙、打水,各公务人员均奋勇参加,故火势未能蔓延,损失甚少,此乃儿一生所最快乐之事。今后自当更加努力,期以稍慰大人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