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鸣风萧萧,落日照大旗(2)

诗意尼勒克 作者:鹏鸣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西突厥末主、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乱。公元651年,阿史那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建牙帐在双河(今新疆博乐、温泉县一带)和千泉,总领十姓部落,控制西域各国。是年秋七月,阿史那贺鲁入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掠数千人。

公元657年,唐高宗派苏定方等征讨西域。是年冬十二月,苏定方率军至喀喇额尔齐斯河西,阿史那贺鲁举西突厥10万骑兵来拒。苏定方以唐及回纥万余骑兵迎敌。阿史那贺鲁见唐军人少,进兵包围。苏定方命步兵据守南面的高地,持长矛向外,自己领骑兵列阵于北坡。

西突厥骑兵三次冲击唐步兵方阵,唐军岿然不动。苏定方趁势纵骑兵反攻,阿史那贺鲁大败。翌日,唐军乘胜追击,十姓部落纷纷来降。

天降大雪,积雪极厚,唐将士请求雪停后进兵。苏定方认为正可趁天雪之机,攻敌不备。于是唐军冒雪昼夜兼程前进,至金牙山。从天而降的唐军攻破阿史那贺鲁牙帐,俘敌数万人。阿史那贺鲁渡伊犁河西逃。

苏定方踏雪夜追阿史那贺鲁那一幕堪称唐代著名边塞诗《塞下曲》的真实写照: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苏定方追至碎叶河,尽夺阿史那贺鲁部众。阿史那贺鲁及子咥运逃至石国(今塔什干)苏咄城,城主伊涅达干将他们逮捕,送往石国。石国王将阿史那贺鲁父子交给唐将萧嗣业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国亡。

此次唐军征伐阿史那贺鲁“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息兵后,苏定方令西突厥诸部各归所居,修复道路,设置邮驿,掩埋尸骨,慰问疾苦,划定部落地界,恢复生产,并将阿史那贺鲁掳掠的财物、牲畜等,全部归还原主。

西域就此平定。唐朝列其地为州县,疆域及于西海,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前来归附,整个西域置于唐朝的掌控之下。

大唐王朝疆域广阔,全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至越南、北至蒙古高原。唐初因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繁荣,边疆部族纷纷降附。

如何有效管理众多归附民族,成了唐王朝要紧迫完成的课题。于是唐朝仿汉朝西域都护府的建制在民族地区设置了九大都护府,分别是:安东、东夷、安北、单于、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这项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权力极大。

唐朝在西域设置了两大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太宗为了加强对西突厥地区的管理,在640年攻破高昌国(今吐鲁番)以后,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

公元702年,武则天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在庭州(今吉木萨尔县)设立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北庭都护设立后,所辖地区社会安定,农业、牧业、商业、手工业都得到空前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中心。公元713年,第二任都护郭虔瑾进驻北庭后,将所率军队编为田卒,开荒种地、屯垦戍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