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8月,阿睦尔撒纳正式宣布自己为准噶尔汗,发兵包围清朝驻军,原本被乾隆加封为绰罗斯汗的噶勒藏多尔济,封为辉特汗的巴雅尔等大贵族也群起响应。伊犁的清军孤立无援,班第、鄂容安自杀,萨喇勒被俘。上至乾隆皇帝,下至前方将士都群情激奋,怒发冲冠,众口一词:立即发兵进剿。
乾隆皇帝不再“柔远”,咬牙切齿地说:“实因伊等叛服无常,不得不除恶务尽也。”于是下令“必使无遗育逸种于故地而后已”,对准噶尔人进行大屠杀。
一时间天山草原到处是“呼壮丁出,以次斩戮……妇孺悉驱入内地赏军”的景象。阿睦尔撒纳失败后投奔沙俄,不久病死。至此,历经康、雍、乾三朝,历时68年,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以清廷的胜利而告终,新疆重新归入中国版图。
乾隆皇帝志得意满,立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
格登之崔嵬,贼固其垒。我师堂堂,其固自摧。格登之嶻壀,贼营其穴。我师洸洸,其营若缀。师行如流,度伊犁川。粤有前导,为我具船。渡河八日,遂抵格登。面淖背崖,藉一昏冥。曰捣厥虚,曰歼厥旅。岂不易易,将韬我武!将韬我武,讵曰养寇?曰有后谋,大功近就。彼众我臣,已有成辞;“火炙昆冈”,惧乖皇慈。三巴图鲁,二十二卒,夜斫贼营,万众股栗。人各一心,孰为汝守?汝顽不灵,尚窜以走。汝窜以走,谁其纳之?缚献军门,追悔其迟!于恒有言:曰杀宁育。受俘赦之,光我扩度。汉置都护,唐拜将军,费赂劳众,弗服弗臣。既臣斯恩,既服斯义,勒铭格登,永诏亿世。
乾隆二十年,岁次乙亥,夏,五月之吉御笔
直至数十年后,在一代文豪龚自珍笔下,仍然是“准噶尔故壤,若库尔喀喇乌苏,若塔尔巴哈台,若巴尔库勒,若乌鲁木齐,若伊犁,东路西路,无一庐一帐是阿鲁台(即厄鲁特)故种也”。
准噶尔人与他们的汗国一起消失,只留下准噶尔盆地这个名称。
余生的准噶尔人不敢称自己为准噶尔人,而称厄鲁特人,久而久之。便忘了原来的准噶尔之名。后来,清朝开始招抚他们。陆续归附的准噶尔人被安置在今天伊犁尼勒克县,编为右翼,设五旗,被称为下五旗,后划为十个苏木,他们是现今尼勒克县十苏木厄鲁特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