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2)

诗意尼勒克 作者:鹏鸣


历史证实了林则徐的远见卓识——沙俄成为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林则徐积极协助布彦泰开垦红柳湾、三棵树垦地3万亩,阿勒卜斯垦地16万多亩。1844年,伊犁将军布彦泰委托林则徐负责垦复阿齐乌苏地亩工程。要想垦复阿齐乌苏废地,首先要解决水利问题,必须将原有的喀什河引水渠道展宽加深,并开挖新渠引入阿齐乌苏东界。

鉴于当时伊犁的财力困难,对阿齐乌苏渠采取了捐资分段承修的办法,林则徐主动捐资承修了整个渠工最艰巨的龙口工程。这项工程于1844年6月兴工,历时4个月完竣,除料物不计外,共用工十万以上。

布彦泰就此更加敬重林则徐,专门向朝廷奏报林则徐的立功表现,他写道:

“查林则徐到戍已及两年,深知愧奋。奴才每于接见时,留心察看,见其赋性聪明而不浮,学问渊博而不泥,诚实明爽,历练老成,洵能施诸行事,非徒托空言以炫目前者比,久经圣明洞鉴。奴才鼠目寸光,平生所见之人,实无出其右者。窃谓人才难得,如林则徐之遣戍伊犁,实为应得之罪,然以有用之才置之废闲之地,殊为可惜。”

道光皇帝看到布彦泰的奏章,对开垦阿齐乌苏大局已成,渠道全通,十多万亩土地得到灌溉,且不误春耕大喜,不禁表扬道:“所办甚属可嘉!”他虽然对重新起用林则徐只字不提,但批复予以肯定:“伊犁前办开垦事宜,经该将军奏明,委林则徐查勘办理,尚为妥协。”

之后,林则徐奉命前赴南疆履勘垦地,“锋车遍八城”,勘田60余万亩,分给维吾尔族农民耕种。他又转赴吐鲁番、哈密勘垦。1845年12月,林则徐在哈密接旨获释,在新疆共生活了3年多时间。

林则徐离开哈密时深情地吟咏道:“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虽然他来得并非情愿,但走时却对伊犁的山山水水充满着留恋。

1849年冬,一叶扁舟经湖南辰州,泛沅江,溯湘水,向长沙行来。

1850年1月3日,小船靠岸泊在湘江。船舱里端坐着一位霜染两鬓、年过花甲的老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近代中国第一人臣”林则徐。因长期心情压抑和劳苦奔波,加上夫人郑淑卿的去世,使林则徐旧疾复发,不得不奏准请假回乡调治。林则徐在湘江逗留,是想会晤相闻已久,却始终未曾谋面的左宗棠。

林则徐知己好友、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胡林翼,曾鼎力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说他是“近日楚才第一”。林则徐殷切地函复胡林翼:“承示贵友左孝廉,既有过人才分,又喜经世文章,如其噬肯来游,实所深愿。即望加函敦订,期于早得回音。”因左宗棠家事缠身,错过机会。不过,林则徐记住了左宗棠的名字。

左宗棠对林则徐是仰慕已久,“心神依倚,惘惘欲随”。

林则徐派人到湘阴东乡柳庄邀请左宗棠一叙,左宗棠喜不自胜,当天赶到湘江边,与林则徐在舟船中彻夜畅谈。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湘江夜话”。

家事、国事、人物、政事,“无所不及”。林则徐对这位37岁的布衣“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期许良厚;左宗棠对这位65岁的前辈名臣,颂为“天人”,崇敬至极。他们畅谈治国方略,纵评天下大事,相见恨晚,结为忘年之交。

林则徐预见俄国将成为中国的边疆大患,谈及他对新疆地理的观察,俄国在边境的政治军事动态和自己的战守计划,并将相关材料悉数托付左宗棠,感慨道:“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临行前,林则徐又说:“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他日西定新疆,非君莫属。”

一年后,左宗棠在朋友寓所中听到林则徐死于广东的噩耗,不由痛哭失声,流泪撰题挽联寄托哀思: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泽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