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风秋雨愁煞人——访秋瑾故居(1)

德情映青庐:名家故居逸事 作者:海飞


文/鲁晓敏

秋瑾(1875.11.8—1907.7.15),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曾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于同年7月15日就义。

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有一道深深的伤口,那道伤口来自1907年7月15日的绍兴。整整过去了一百年,站在轩亭口仍旧感到了来自这道伤口的灼灼疼痛。我用笔尖挑开了百年前的血色的时间。1907年7月15日凌晨4时,荷枪实弹的清兵将绍兴轩亭口围得水泄不通,数百支火把烧开了沉重的夜幕,将刑场照得亮如白昼。火光映着秋瑾,她双手反缚,长发被木桩一侧的铁环紧紧地缠住,头颅固定在木桩上。她平静地待着,没有人知道她此时的想法,我想一个在生活上和事业上处处碰壁的女子对这个世道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留恋吧。“咣,咣,咣”,三声催命的锣声响起,一声紧似一声,巨大的惶恐仿佛浪潮一样掀起,人群开始了躁动。刽子手没有见过这般镇定的囚犯,何况还是一个才貌出众的女子,举刀的手微微地有些发颤,刽子手咬咬牙,刀锋一闪,血光四溅!

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民众,目睹了秋瑾的极刑。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死亡仪式,秋瑾是晚清第一个被处死的女革命党,一个日本留学归来的汉族知识女性,而且是当时颇有知名度的女诗人,这样一来她的身份就非常特殊,这也是特别被时人关注的原因。

我从杭州孤山到白云庵再到绍兴轩亭口,一路追寻秋瑾,寻找这道伤口。站在轩亭口的秋瑾雕塑前眺望绍兴,顺着繁华的解放路向北过几个路口是大通学堂,向南不远就是秋瑾故居和畅堂,身后是绍兴的地标府山。绍兴在百年的时光中变迁不大,依旧是当年的格局,一切是那样秩序井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