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书入仕两彷徨——访吴晗故居(2)

德情映青庐:名家故居逸事 作者:海飞


出生在辛亥革命前夜注定了吴晗不平凡的一生。军阀混战、动荡不安,是那个年代的代名词。人都说“乱世出枭雄”,而吴晗即是这乱世中以笔作枪的“枭雄”之一。而“小邹鲁”深厚的人文底蕴则为吴晗日后的治史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未来显然是起了最重要的作用。1909年,拥有末世秀才身份的吴瑸珏是苦竹塘村为数不多的几个“喝过墨水的人”之一。年幼时的经历和成年后的警佐生涯,让吴瑸珏认定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父亲要吴晗读《御批资治通鉴》和《论语》《孟子》《左传》。每天都要背书,念一本,背一本。然而小孩子的天性自然是贪玩的,吴晗面对一卷卷“天书”似的古文和语言冠冕堂皇、内容大致相同的皇帝御批文章,难免会分心,父亲就用鸡毛掸子打他。吴晗还经常被罚跪在石板地上摇头晃脑地背书。待吴晗长大一些后,饱读诗书、精通古今的父亲经常与吴晗和对诗词。父子二人竟似一对忘年交一般,于月下对诗词,远处炮火的硝烟全然无法打扰这对父子的雅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晗的年纪日长。他不再是一个只满足于“对酒当歌”的“乖孩子”,苦竹塘这片小小的村庄再也无法满足吴晗渐长的求知欲望。他不甘于只做一名小学教员,他希望继续升学。那个年代的优秀青年所向往的无非就是两条道路:一是读书救国,二是穿上军装从戎救国。吴晗一心想报考向往已久的清华、北大这两所国内最高学府和黄埔军校,实现他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的抱负。不久,父亲为吴晗订了一门亲,对方是他父亲世交陈老伯的独生女儿。吴晗却不以为然地说:“我要求学,不要美女!”后来,女方对吴晗饮酒、打麻将、吸烟等事有所耳闻,主动解除了婚约。吴晗无动于衷,父亲却大发雷霆。父子关系因为升学和婚事趋于紧张。1927年暑假的一个晚上,吴晗与父亲又为升学之事发生争执。已患肺病的父亲,在急怒之下打了吴晗。倔强的吴晗就冒着倾盆大雨,从家中后门出走。

从父亲吴瑸珏的角度出发,他的一系列行为也是合情合理的。他从未想过除了《御批资治通鉴》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知识在等待着自己的儿子去学习。谋得一份正当的工作,组成一个美满的家庭,过着平凡但是稳定的一生,然后颐享天年,这是吴瑸珏给儿子谋划好的未来。然而他的儿子却不满于这样的未来蓝图,甚至不惜以破坏亲情为代价去取得自由。这时的吴晗就如同很多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个时代反叛青年一样,对未来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对阻拦自己的家庭采取反抗甚至是恶脸相向的态度。只是年轻的他尚不知,他的血管中始终流淌着的是吴家的血液,浸透的始终是吴家的历史。即便有了新知识的武装,旧传统依然潜在地影响着吴晗的人生选择。

不知道吴晗离开家的时候有没有回首看过这栋陪伴了自己多年的粉墙黛瓦的宅子,有没有想起那些个与父亲一同对诗词于月下的夜晚,有没有想到因争辩而变得怒目相向的父子二人。总之,此后这父子二人再也没有一起在月下和对诗词。大革命的硝烟已经开始,渐渐蔓延至校园,乃至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苦竹塘的月夜对于吴晗来说已经只是儿时的美好回忆了,迎接他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广阔的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