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座影响世界的山丘(1)

寻梦山水间 作者:卢后盾


从重庆往北六十公里,是合川城。出城向东,跨过嘉陵江,有一座小山,山高海拔三百九十一米。

这样的小山,在地无三尺平、此起彼伏、到处是崇山峻岭的巴渝大地,根本不算什么。然而,就是这座小山,曾经改变了世界的格局,重写了世界的历史。

这座小山的名字叫钓鱼山。

悬岩三面阻江湍,古堞摧颓烟雨寒。

盘石可能容我坐,绿蓑青笠弄长竿。

以上是明朝进士卢雍所写的一首赞美钓鱼山的诗。的确,钓鱼山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处,山虽不高,却三面临江,江水日夜湍流,惊涛拍岸,使山体形成了陡峭的崖壁。诗中描绘的坐山垂钓的情形,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有位巨人立于山上,持竿垂钓江中。后来,山顶果真有一块巨石,石上有巨人的脚印,此石便被称作钓鱼台。再后来,这座山也就叫作钓鱼山。

这么美好的传说,加上四周美丽的山水,难怪诗人会发出由衷的感叹。可以想象,山峭陡立,沟壑险峻,山上绿树丛荫,山下江水奔流,就在水雾濛濛、若隐若现之间,有人披蓑戴笠,从容落座,弄竿于形,养心于神。这是何等的惬意,又是何等的美景。

自从那个远古的传说,抑或传说的远古开始,钓鱼山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或许一直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时光来到了十三世纪,这里的平静不再,代之以炮声隆隆;这里的清爽没有了,代之以硝烟弥漫。这一切,都源自于几千里之外蒙古斡难河边上的一个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于一二○六年统一北方草原各个部落,成立蒙古汗国。这个剽悍的男人率领他的战马,四处出击,所到之处如洪水猛兽,排山倒海,致使其国土迅速向外扩张。蒙古汗国先后灭亡了中国北方的西辽、西夏、金朝,进而东征高丽,西掠西亚、俄罗斯和东欧。不久,又把进攻的矛头对准南宋。十三世纪三十年代,蒙古军队多次攻掠四川,位于川东的重镇重庆、合州(今合川),成了蒙宋攻防战的前沿。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一个人来到了钓鱼山。他叫余玠,是南宋时期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一二四三年春,当他登上钓鱼山时,这里仅仅是一个只有几十人驻守的兵寨。他俯视山边的沟壑和山下的急流,再把目光眺过嘉陵江,远处是层层的山峦。由此,他想到了一条抵御蒙古军的计策。

余玠想到的,就是利用钓鱼山的山险水急之势,在山上筑起一座城堡,屯兵备战,以守待攻,以此来控扼蒙军南下之路。经过余玠的大兴土木,再加上他的后任王坚的拓展、巩固,十几年下来,钓鱼山上赫然竖立起了一座山城。山城的面积有二点五平方公里,四周筑有坚固的城墙。城墙依山势而建,大部分建在直立的崖壁上,高达几十米。城里有军民数万,兵精粮足。除了军政要所,还建有民居、寺院、学校、作坊。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城内开有大小天池十四所,水井九十二眼。

自从有了这座山城,钓鱼山渐渐不再有人提起,取而代之的是钓鱼城。随着即将到来的一场战争,钓鱼城三个字载入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史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