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筑之“负”与建筑之“恶” 3

书到用时 作者:叶辉


“反物体”:向20 世纪的现代化说“不”

掌握了“场所”、“借用”、“引用”、“比喻”的思维方法,《负建筑》和《十宅论》就变得简易而富于趣味。隈研吾的“负建筑”理论很简洁:建筑应该适应不同的土地环境。明乎此,方可理解他提出建筑的“负思维”,是基于建筑的“恶”:“建筑物这个东西或许是全社会的矛头所指。当人们谈及公共事业、大兴土木的时候,往往把建筑物视作‘恶’的代名词。为什么建筑物会被人们如此地厌恶呢?”隈研吾所有建筑都贯串了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反物体”(anti-object):“我认为好的建筑应该和自然连续地融为一体,所以我主张尽量利用当地的地形,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反物体”首先从“反混凝土”开始,他认为,在材料质感上,“混凝土盒子这样封闭的形式让我的身体感到难受。困在这样的盒子里,呼吸不畅、身体拘束,就连体温好像也被吸走了似的,这种感觉是从哪里来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又指出:要是从建筑作为社会批判这个角度来看,混凝土真正就是一种隔绝了批评、封锁了声音的

物质,使人懈怠、麻木而顺从,也使建筑变得毫无个性。纵观20 世纪,水泥是最国际化的建筑材料,到了21 世纪,建筑反而强调当地的自然材料,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居住变得日趋重要——“反物体”就是向20 世纪的现代化过程说“不”,那才可以安心地回归自然。

隈研吾的“负建筑”、“弱建筑”和“反物体”理论,与20 世纪的艺术潮流其实颇有渊源,比如杜尚的《喷泉》(Fountain)、马列维奇(Kasimir Malevich)的《黑色正方形》(Black Square)等视觉艺术作品,都采用了非传统的概念和技法。杜尚以立体主义为手法创造出《下楼梯的裸女II》(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 II)等画作,就是以“反物体”(anti-object)为创作主题。杜尚也曾将油彩混合于铁线,尝试将梳子、铲子、单车车轮、线球等平平无奇的物质用于作品,创造出“现成物艺术”(ready -made art)。这种反建制精神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艺术家时刻都在“媚俗与反媚俗”(kitsch and anti-kitsch)之间寻索创意的出路,隈研吾的建筑理念一方面是东方的,追求简朴和自然,带有道家和禅宗的趣味,另一方面却以传统美学的基础反叛现代主义的传统,这就很接近20 世纪60 年代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极简主义”(minimalism),或“极简艺术”(minimal art),跟当今流行的“简约主义”有相通之处,就是以原初的物为表现方式,力图消解作品对观赏者意识的压迫感,让观赏者参与创造——这就是建筑的精神所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