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当时正值袁焕仙禁语,南师非常郁闷:“朋从我思,繁兴我疑,无由启迪。”他的好友传西法师说:“我想禀告袁师,请求他对你的疑问以笔作答如何?”南师喜而合十道:“太好了!”于是,灵岩寺住持传西法师出面征求袁焕仙意见:禁语期间则以笔作答,非禁语期间则口头讲授。袁焕仙同意此法。于是,短短数十日中间,袁南二人的对答遂成巨帙。
如有一次南怀瑾问道:“什么是‘六根’、‘六尘’、‘六识’?”
袁焕仙回答:“石头就是六根,柱子就是六尘,‘琢棒’就是六识。”
四川人把打人木棒习称为“琢棒”。所以南怀瑾听了茫然说:“先生如此‘漫言’,学生不能领会。”“漫言”,意思是可笑的戏言,如称“漫画”。
袁焕仙说:“你如此‘漫问’,谁要你领会?”
南怀瑾仍未领悟,又问:“佛教中说,‘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对应‘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接,生出‘眼耳鼻舌身意’等识,称为六识。如今你却说六根即石头,六尘即柱子,六识即琢棒,这岂不大大违反佛教教义,不符合佛典吗?”
袁焕仙见他拘泥书本不能警悟,非常生气,提笔写道:“你既然已明了教义,贯通道理,即自己解脱可也,又何必到我这里来唠唠叨叨?”掷笔寂然在定。南怀瑾无语潜退。
第二天南怀瑾再参,问:“即不许作如是道理会,然则学人浅机从何得入?”
袁焕仙答:“汝是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出的?”
南怀瑾久久无语。
袁焕仙说:“既未出入,何为出入?既无当下,一派圆成。谁是浅机?谁为深学?咄,无疾而呻,无病而药,释迦老子亦救汝不得也。”
南怀瑾问:“学人于此上不得,下不得,取不得,舍不得,尽平生力忘不得,计不得,祈师慈悲方便接引。”
袁焕仙答:“好好,恐汝虽如此说,未到此地,果届此也,恭喜贺喜,好消息将到矣,谛听谛听!当人于此千万不可退步,不必作必悟想,不必作不悟想,不必想不必不想,行时坐时,醒时眠时,朋友交接时,妻儿子女会合时,但略略管带,自然坛子内走不脱鳖。”
南怀瑾问:“学人疑情不起奈何?”
袁焕仙说:“只为你要信。信不立,疑何驭?疑信两忘,复是何物?此第一彻头也,千万莫要放过。”
南怀瑾问:“疑信两忘,就学人分上捡之,却无一物。”
先生说:“瞎汉!说却无一物者。是有一物邪?无一物邪?好看好看。此释迦老子、三世诸佛及一切贤圣入德之门也。这个彻头,尽大地是我口都赞不及,慎勿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