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起了茅盾先生4

文坛记忆 作者:周明


除了参加一些必要的重要会议的活动,近几年来,茅盾先生主要是集中精力撰写他的长篇回忆录。这对一位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的老人来说,是非常艰巨、繁重的任务。况且他一向的治学态度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我在读了他陆续发表在《新文学史料》上的回忆录后,对于他的强大的记忆力十分吃惊!我想,一位80多岁的老人了,怎么会有那么好的记忆力,仿佛往事历历在目,有条不紊。为此我曾经问过沈老:几十年前的事您怎么能够记得那么清楚呢?他慈祥地微笑说:你还年纪轻,体会不到。人老了,愈是过去的事愈记得清楚;愈近的事,昨天的、前天的或许一时未必记得起来。当然,还是要依靠查资料呢。韦韬、小曼,还有上海、北京许多朋友帮了我不少忙啊。

其实,这几年,沈老的身体情况是越来越差、精力不济,然而工作却是不断加重,他长期患有老年性气管炎和肺气肿,还有肠胃功能衰退,不能吸收营养。一日三餐吃的都是面条,食量也少得可怜。另外,左眼失明,右眼视力只有零点三。可他为了抓紧有限的时间,奋力完成回忆录,只要不病倒,几乎是每天坚持伏案写作,有时上午7点写到9点或10点钟,有时是下午3点写到5点左右,总之,每天总要写那么两三个钟头。还要翻阅资料。由于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使他养成一种习惯,一切经过思考,一切自己动手。他写东西往往构思的时间较长,想好了才动笔,没想好,绝不轻易落笔。近年来他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常常是只能写上十分钟或半个小时就必须停下,躺在床上休息一段时间。然而躺在床上他也仍然在构思。有时卧病在床,稍好些也坚持写作。

本来,由于他的视力减退,左眼又失明了,曾有同志劝他是否口述,旁人帮助记录整理,他拒绝了。我也是,有几次,我们约请他写文章,交稿时间又太紧迫,就好意地说:沈老,您说,我们帮助您记录整理吧。他摇摇头,说:文章怎么能别人代笔呢?几十年习惯了,写文章,总得自己写呀。有一次,我约他写一篇东西,时间较紧,他答应想想,第二天写。我实在不忍心,第二天又去了,还是想说服他允许为他记录整理。我一走进他的书房,只见他用放大镜照着铺在桌面上的稿纸,写一行,照一行,然后再接下去。我的心猛然一抽搐,难受极了。我几乎流下眼泪。啊,他是如此艰难地工作啊!

就这样,他每天除了顽强地坚持写作回忆录之外,还要接待国内外的采访者,还要为其他一些报刊写些临时性的文章,还要应约题字、写序,接见记者的访问,等等,除非是体力不支,一般他总是尽力而为。近年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许多地方的刊物名字和报纸副刊名字是茅盾先生秀丽的手书,甚至有些极为偏僻的县城的小报也是他的题字。这并不奇怪,茅盾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可以说是一位当代最了不起的大文豪、一代大师了,但他的为人却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且是平等待人!——因此他无论地区远近、刊物大小,大凡是有求必应——对于一个大人物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他的这种品德和情操,是多么值得我们仿效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