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满洲里车站的庞然大物

走近钱学森 作者:叶永烈


满洲里,中国北端的边境小城。这里原名“霍勒津布拉格”,蒙语的意思为“旺盛的泉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这里建成中东铁路西部线的火车站,成为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首站。由于当时俄国惯称东北为“满洲”,于是就把这首站称为“满洲里站”,沿用至今。

满洲里的冬日天寒地冻。1957年12月20日,从苏联开来的23770次国际列车,缓缓驶进满洲里火车站。

这趟列车,由10多节车厢组成,头尾两节载客,中间是载货,所有的货物都用帆布盖得严严实实。从列车上下来的,清一色是苏联军人,其中军官37名、士兵65名,总共102人。

月台上,一位身穿上校军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带领一群中国官兵对于远方来客表示热烈欢迎。列车上的货物的秘密交接仪式在满洲里举行。那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在交接书上用中文签下“任新民”三个字。在出发前,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领导对任新民和随行人员说:“这次任务是一次重要的秘密行动,谁也不能告诉任何人。”任新民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当时很多随行人员只知道这是一次绝密行动,但是并不知道执行什么任务,更不知道从苏联运来的“大家伙”是什么东西。

这是根据1957年10月15日签订的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援助中国进行导弹仿制,向中国提供的导弹样品和技术资料。1957年11月26日,苏联代理军事总顾问沙甫琴科少将向中方转达了苏联国防部的通知,根据中苏双方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议》,将于12月下旬用火车载运P-2型地对地导弹及地面设备到中国满洲里。为教会中方使用和维护,苏方将派苏军火箭营102人随同前来中国执行教学任务,教学时间为3个月。

任新民告诉笔者,当时的苏联P-2型地对地导弹,实际上就是对德国的V-2型地对地导弹稍加改进。

任新民所带领的那支部队,是为了迎接从苏联运来的导弹而刚刚组建的中国的“火箭军”——导弹部队。这支部队的正式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1958年8月21日改名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教导大队),属炮兵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领导。这支部队最初由两部分人所组成,一部分是从全军选调的一批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各类专业干部和学员,另一部分是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选调的年轻的科技人员,他们大多数是1956年和1957年大专毕业生,共计570人。这支部队的大队长是孙式性上校,政治委员为宋杲上校。炮兵教导大队人员从12月9日才开始集中。12月中旬,由大队长孙式性上校率领50人组成的接装组,跟随任新民上校前往满洲里接收苏军装备和迎接苏军。

苏联铁路用的是宽轨,中国铁路用的是窄轨,苏联列车无法驶入中国,列车上的货物必须在满洲里车站卸下,装上中国的列车。

为了保密,卸货、装货都在夜间进行。车上载有庞然大物——两枚苏制P-2型地对地教学导弹,一个导弹营的主要技术装备,包括地面测试、发射、校正、运输、加注等设备45件。

转运到中国列车之后,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专列在沿途不做停留,直奔北京。这两枚苏制P-2型导弹到达北京之后,一枚运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作“解剖”研究用;另一枚运往长辛店中央马列学院。把导弹运到中央马列学院干什么?原来,中央马列学院亦即后来的中共中央党校,刚从那里搬到北京颐和园附近,而旧校址成了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教导大队营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