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记 天命与人生(2)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作者:熊培云


即使这样,我还是学会了安慰自己。我们这一生迎来送往,说了多少话,写了多少字,真正能记得住的又有多少?所幸还有诗歌为我们留下只言片语,尽管少得可怜。就算连这点言语的遗产也没有,我还是要感谢诗歌——感谢它至少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回忆起自己某年某月在写诗。更何况,我们的生命不也是和丢失的诗歌一样,将来会不知所踪吗?

还有一些努力,并不为世人所知,只有三两朋友知道。去年我写过一篇长诗,最后还是放弃收录在我的文集里。一来风格有些不统一,二来在一个流行各种禁忌与马赛克的时代,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最后能够见诸于世的,也只剩下一些片段了:

我梦想有道德的人不以暴力推行道德,让道德从暴力的伤害中复原。

我梦想有爱的人不以占有代替爱,让爱从占有的伤害中复原。

我梦想赞美真理的人不垄断真理,让真理从垄断的伤害中复原。

我梦想读书人继续保有书生气,让启蒙从暴力的伤害中复原。

……

我梦想农民收回祖先的田地,可以安心地把种子埋进泥里。

我梦想我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盖起了房屋,它不仅能帮我挡风挡雨,而且能挡民主和君王。

我梦想房前屋后有古树,年富力强的时候,我在树下读书击剑、宴饮宾朋。当我垂垂老矣,不会有人胆敢来挖树拆墙,哪怕那时我已经挥不动一根拐杖。

……

这些年,从农村到城市,我路过一些地方,得遇一些良人,见证了一些美好的事物,也时常黯然神伤。

虽不知生从何来,死将何往,我时时盼望自己全心全意,紧随理想的召唤。事实上,亲爱的读者,除了墓地与正直的生活,命运不会将我带向其他任何地方。

关于这一点,或许你我都一样。

——《梦想与光荣》

这是另一种未完成的诗,与灵感无关,只是无法完整发表而已。但因为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也因此显得别有一番意味。相信聪明的读者能够借着我这些并不完整的诗与梦,读懂一个抱残守缺的时代;读懂我即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也在努力保持内心的完整。

准备写这篇后记的时候,我回到江西永修我参与建设的图书馆。由于特殊原因,如今这个图书馆暂停了给学生们的服务。

我很遗憾这几年我所见证的时代似乎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在心里,我时常听到一个声音——我能承受时代之苦难,却不能承受时代之不美。我对审美的要求让我越来越厌倦目前的生活,正如厌倦漫天的雾霾。有时候更会觉得进退两难。我们做一些自以为美好的事情,一旦半路夭折,似乎又是徒增怨气。如狄金森诗中所说: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新的荒凉

当然,我并不气馁。生命中总还有些美好的事情在等着你,比如相亲相爱,生儿育女,谱写诗歌,创造雕塑,就像我现在做的一样。前面谈到,这本书虽然收录了我的部分诗稿,但我并不想简单地将它归为诗集,就像我甚至不愿将雪莱、纪伯伦、里尔克简单归为诗人一样。在我看来,他们首先是思考者,是关注人类命运的温柔的同情者。他们的作品,形式上是诗歌,却不是诗歌这个词可以概括的。

我这样评价一本书并非断言自己将和先贤们走得一样远,我只是强调我们之间有着一种精神共通的意义世界。正是这些共通的精神为我的人生带来了无尽慰藉,伴我走过许多漫长黑暗的岁月。

这首先是一本关于意义与人生的书。其中不少篇章谈到天命,如《Being present》、《孤星》、《虚度》、《天命昭昭》等。借着这篇后记,我想就此做一些补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