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形容父爱都会用上“深沉”二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了,
那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没有言语,却可以体会到父爱至深。
我的爸爸也一样,是一位言语不多的父亲,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更是延续了他的性格。
爸爸生于50 年代初,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回到上海后从一名技术工人做起,极具耐心和钻研精神,虽说大器晚成,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爸爸和妈妈的性格互补,爸爸细心,妈妈则粗枝大叶;爸爸不爱表达,妈妈爱说话且掌控大局。虽然家中一直争执声不断,但总体氛围还算和谐。
早年爸爸和妈妈在同一家国企工作,每次我放学回家,厨房里已经充满了菜肴的香气,爸爸做的菜虽然比不上外婆,但也还算色香味俱全。后来随着90 年代多数国企经济不景气和下岗浪潮的影响,爸爸离开了原先的单位,去朋友的一家合资工厂帮忙。工厂在上海的另一头,当时交通还不很发达,过黄浦江要搭摆渡船,回一次家差不多要三小时,爸爸就住在了工厂的宿舍里,周末才回一次家,我当时上的是寄宿制中学,也是每周回家一次。
我们家的经济条件虽然不算富裕,但每月也还能有积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平淡无奇,也并没有什么会让我特别记住的事情。有一个周末放学了,我还是和往常一样坐车回家,到家以后发现爸爸还没有回来,就问我妈他去哪里了,我妈说我爸出差了,要过两个星期才回来。
我从小就是一个相当敏感的人,不善言谈但是善于观察。普通人说谎很难瞒过我,只是多数时候我不急着捅破谎言。我当时的第六感告诉我妈妈想瞒着我什么,我想爸爸一定不是出差了,可能是生病了或者有其他事情之类,但我不想直接这么问。我只是“哦”了一声,就和妈妈一起吃晚饭了。
晚饭后电话铃响了,是爸爸打的电话。妈妈接了电话先和爸爸说了几句后叫我听电话。爸爸在电话里说他在外面办事,最近不回家了,要过一阵才回来,让我好好学习。我听出爸爸的声音有些虚弱,便知道他一定是生病住院,只是为了不让我担心才没有告诉我。
可能很少有人会理解我表达情感的方式,不理解我为何当时不直接去医院看望爸爸。我想这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并非不关心爸爸,只是我有我的方式。我很少有直接问别人好不好之类的寒暄,而是通过我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来判断。因为很多时候,感情不是需要百分百的表达来证明表是最好。所以其实我内心深处是对感情非常挑剔的。
后来的一周,我向往常一样去上学。打电话会问问妈妈,爸爸是否外出回来了,好不好。妈妈都说还可以,我想应该没有大事也就没有多问了。周末回到家,妈妈说要带我去看爸爸,去往医院的路上,她告诉我爸爸上周突然心脏不适,被诊断为心肌梗塞住院了,她不想影响我学习所以没有告诉我。现在经过治疗恢复了许多,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