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黛玉的前世今生(4)

楼外寻梦:红楼女性赏析(初编) 作者:宋歌


读过《红楼梦》的人,谁也不会怀疑黛玉的自然人格是美丽的,但在当时的社会,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在黛玉周围那一双双势利的眼睛,蒙眬的眼睛,色情的眼睛,鹰犬的眼睛,都视黛玉为异物。这样美的自然人格,对黛玉来说,既是福又是祸:说是福,那是因为孤立高标于世的黛玉终未被社会的污泥浊水所污染,至死也是一颗清纯而亮丽的珍珠;说是祸,她不被世俗所容,终于被社会的浊流所吞,死在烟青月瘦之时。

如果周汝昌先生的考证是可信的,黛玉是投水而死,那么,在她重归于水的时候,她已与寒塘融为一体,成为一颗永久的泪珠,辉耀于苍茫的大地上。

正是:

“剪刀横眼底,方觉泪难裁。”

黛玉与涌流在中国大地上的江河永存了。

虽然黛玉在童年时代曾经有过教育真空,但进了贾府之后,黛玉却有了读书的条件。只不过她与宝玉一样,视《四书》以外的书籍,都不过是杜撰,她同样是不屑一顾的,那么关乎她叛逆性格的形成都与哪些书籍有关呢?笔者认为,对她影响最大的应为《庄子》,庄子那豪放不羁的思想,与她的思想契合为一。她虽为女性,也没有飞天的翅膀,但那大鹏高举凌空的壮举,是不会使她无动于衷的,因为她眼前有大鹏的身影,所以才总有欲冲决一切的思想在胸中鼓荡,有时便不免产生那以卵击石的莽撞的一击。

鲍鹏山说:

在一个文化屈从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美文》,1999年第2期)

黛玉也是贾府一棵孤独的树,她守望的是自己心灵的月亮。为什么在漆黑夜里贾府会透出一丝微光?让人们在黑暗中还能辨出一条坎坷不平的路,那正是因为黛玉等人守住了自己心灵的月亮。同她的进击一样,她的坚守也是从《庄子》那里汲取的力量,《庄子》是她思想的源头活水。她站立着,守望着,把一颗心捧出来,那就是一轮照耀贾府的月亮。虽然在微茫的天色中月并不圆,影也迷离,但它毕竟会给长夜难眠的人带来些许希望。

我们知道,贾府同其他的封建家庭一样,对人的思想(尤其是少男少女)禁锢是很严的,生怕受到外界的影响坏了心性。此时虽然是所谓“康乾”盛事,大清王朝的天空似乎是风和日丽,大地上也是柳绿花红,然而这一切都是一种假象,表面的歌舞升平掩盖不了盛极而衰的真实面目。尤其新的思想也像经冬的野草一样,尽管有严寒的禁锢和阻碍,却在荒凉的春寒料峭的大地上泛着新绿,并艰难地生长着。虽然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不容否认的是,几点绿意确乎点缀在荒芜中了。

林黛玉和贾宝玉就是凌寒而萌的春草,是贾府和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当他们刚刚通过一些书籍或别的渠道接受那些新的思想的时候,毫无疑问就像黑暗的铁屋打开了一扇窗子一样,他们惊喜的心情感受着原本就应当属于他们的清风明月,那激动的心情是自不待言的。枯干的心田得到微雨的润泽和春风抚慰之后,就会有一种新的思想在心中长出来,它的名字就叫做反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