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迫害,章士钊主持《苏报》仍继续出版七天,刊出《密拿新党连志》的消息,还发表章太炎“相延入狱,志在流血”的文章。7月7日,《苏报》被封。从7月到12月,由于租界当局与清廷的分歧,直至年底,“苏报案”仍未了结。章士钊写《苏报案纪实》,扩大革命影响。1904年初,章士钊回长沙,与黄兴、陈天华组建华兴会,准备武装起义,因事泄乃流亡日本。
到日本后,“顿悟党人无学,妄言革命,祸发且不可收拾,功罪必不相偿。渐谢孙文、黄兴,不欲交往,则发愤自力于学”(《现代中国文学史》)。同盟会成立时,章太炎强逼婉劝,邀其参加,章士钊坚拒不从。于1908年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攻读政治、逻辑。
武昌起义不久,章士钊从英归国,黄兴、宋教仁、张继邀其加入同盟会和国民党,再遭拒绝。于右任请他主编《民主报》,但他因与党人议论不合而遭排挤,愤然离去。南北议和后,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袁世凯为复辟,以优厚条件语之,章士钊宵遁上海,与黄兴等革命党人联系,参加“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再次去日本,办《甲寅杂志》,抨击袁世凯专制独裁。同办《甲寅杂志》者,就有陈独秀和李守常。
陈独秀认为章士钊不是纯粹书生,而是一位懂得政治谋略的人。当洪宪帝制闹起来时,章士钊以极大热情赴云南协助岑春煊参加讨袁。就在最近,段祺瑞在“府院之争”中,曾极力拉拢章士钊,章对应聘北大兴趣不大。
而守常则是李大钊。章士钊此次拉李大钊与蔡元培和陈独秀会面,自有他的打算。是年年初,《甲寅杂志》改为月刊后,由李大钊和高一涵协助他主编。他觉得今后与《新青年》的许多事情,李大钊都可多帮他分担一些。
陈独秀特立独行,举止霸悍,但又有柔情,见到老友章士钊和李大钊,想起与他们亡命日本的种种情景。就在两三个月前,章士钊在东京办《甲寅杂志》,几次来信邀他去协助办刊……陈独秀的眼睛湿润了。
陈独秀站起来举起杯,很动情地对章士钊说:“行严老弟呀,你办《甲寅杂志》,收留为兄,使我们找到思想革命救国之路,后来才有《新青年》哪。”
章士钊笑道:“仲甫兄一到《甲寅杂志》,这里便成了徽籍士人的清谈馆了,硬是把我和守常弄成了局外人。”
见李大钊憨憨地笑着,陈独秀又站起来给李大钊敬酒:“守常啊,兄要感激你的宏文《青春》哪。去年《青年杂志》改名那期,登了你的《青春》一文,洋洋洒洒七千余字,充斥着浩然正气,给《新青年》增了光彩呀,我至今还记得文章结尾之妙哇,弟高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何等磅礴的青春之气,青春之气气冲霄汉哪!”
这番话也把李大钊的思绪带到日本东京的“月印精舍”。那虽是一座简陋的民宅,他和几位学友合住在那里。舍外萋萋荒草掩住假山古刹,他和学友边赏樱花边论救国之道。当时他已读过一些日译马克思主义的书和《共产党宣言》。他把一些这方面的书寄给陈独秀。那时陈独秀正苦苦寻找救国之路,有些消沉……
蔡元培也端起酒杯,走向李大钊发出邀请:“守常啊,真希望你也到北大,我们一同建设新北大呀!”
蔡元培了解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参与反袁运动,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蔡元培此刻心中已有安排,让李大钊到北大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
8
初春的北京,风沙弥漫,乍暖还寒。北京城里围绕着对德宣战之事,闹得沸反盈天,亲美派和亲日派的“府院之争”已白热化。对此陈独秀等人看得很明白:无非是列强想借中国参战之机,多瓜分一点德国在华利益而已。日本人为此,已秘密与段内阁签订《中国军械借款》,先下手多分几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