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这部小书的形成,断断续续也凝聚了我八年 之功。从 1 999 年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我就对汉晋文化转型和文学的 演进产生了兴趣,在导师李炳海先生的指导下开始寻找切人点,最后 选定了对蔡邕的研究。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领域作了进 一步的拓展和深人,感觉到了有出版一部书的必要和可能o 2007 年, 我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题目为“蔡邕的文学创作与 文化建树”,并顺利获得通过,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和勇气。 从 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看,本书的某些部分还是有填 补空白的可能。也许是妄为推断,但希望是这样,因为只有这样本人 耗费的心血才有意义。由于古人研究蔡邕的著述很少,蔡邕本人的作 品因年代久远,流传至今者又很有限,从本书切人的角度而可资利用 者就更加有限,致使研究进程异常艰难。如果今后能发现新的材料, 使我的研究可持续进行,那将是不胜欣喜的事情。 在这部书即将付梓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恩师李炳海先生。是李先 生的悉心教诲和鼓励才使我有信心走下去,是李先生在这个起点上的 尽力拔擢,使我得以初窥学术殿堂,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人 生得遇恩师可谓至幸矣 ! 我将没齿不忘 ! 在完成教育部项目的同时,我又承担了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优 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国文化精神的形成与文学的发展"中的 子项 目。本书中部分研究成果,也是这个项目的成果之一。 限于本人能力,虽积力多年仍觉眼高手低,甚为汗颜。面世之际, 恳请方家指教。 高长山 2009 年 6 月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