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礼"学的传承与解读新变 2 9 第二节 解读《礼记·月令》的新特点 由于今文经学重师传,多是师徒间ISl头传授,没有文字可依,老师 所说的就是正确的道理,违背老师就不能做博士弟子。这样的学问发 展下去只是越来越繁琐,言不达意。但无论如何,今文经学都是被承 认的官学。而在民间,另外一种经学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是古文经学。 它把儒家经典视为上古的历史材料,提倡家法,厚古薄今,把古代社会 和制度理想化。对经文的文字、名物等进行解释。由于治学的方式不 同,皮锡瑞《经学历史》认为“,今学以古学为变乱师法,古学以今学为 党同妒真,相攻若仇,不相混合。"以致于“杜、郑、贾、马注《周礼》《、左 传》,不用今说;何休注《公羊传》,亦不引《周礼》一字,许慎《五经异 义》,分今文说、古文说甚晰。"一直以来古文经和今文经都相互对立, 各有所争,使学者无所适从。经学发展到汉末,出现了一股新鲜的气 息。从马融开始,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开始了相互趋同。马融注经以 古文为主,同时还采纳了今文经里合理的部分。这样既使古文经更加 成熟,同时也让经学学派开始融合。郑玄是马融的弟子,他吸取了老 师的经学观点,在古、今文经学的比较中进行鉴别,从而建立了自己的 经学体系。 蔡邕与郑玄是同时代的人。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蔡邕对经学也 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礼学更是偏爱。因为他认为礼的制度是国 家的根本。“示人礼化,皆帝者之大业,祖宗所祗奉也。"①蔡邕传世的 论著不多,其对《礼记·月令》的解读是经学方面唯一的著作。《隋 书·经籍志》记载蔡邕曾撰写《明堂月令章句》十二卷,而两《唐书》缺 载,清人余萧客、陆尧春、蔡云等各有辑本。现在尚存的《月令篇名》、 《月令问答》以及《明堂论》是比较完整的篇目。从这些篇章里,依然 可以明晰蔡邕解读儒家经典的一些特点。 首先,蔡邕对《月令》传抄时导致字句的错误进行了订正。这些细 小之处的订正在蔡邕之前没有得到关注,而这些订正,关系到“礼”对 天子及天子宫室等是否符合标准的一个判定。也就是说,蔡邕是想尽 ①(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 987年版,第864页。3 0 蔡邕评传 可能地把儒家外在的礼加以复原。现试举两例说明: I\'口-J者曰“:《仲冬令》日‘:奄尹申宫令,谨门闾。’今曰门闱,何 也?"曰“:阉尹者,内官也,主宫室。出入宫中之f-j曰闱,阉尹之职 也。闾,里门,非阉尹所主,知当作闱也。”① 在这一条问答中,涉及的问题是皇家仆人司职的问题。阉尹只能在皇 宫里门闱之间工作,不能跨人到其他地方。所以《月令》中所说的管理 门闾就是字句上的误传。这样的解释不但把字句改正了,也使文章中 很具体的概念问题可能更加接近原文,而且也明确了皇宫内职官的任 务,符合“礼”的规范。 问者日“:《令》日‘七驺成驾’,今曰六驺,何也?”曰“:本官职 者,莫正于《周官》。《周官》天子马六种,六种别有驺,故知六驺。 《左氏传》:‘晋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无言七者,知当为 六也。,\'② 天子的座驾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以显示皇家的威严。破坏了这个规范 对上天是不敬的,这里更改了马匹的数目以求符合“礼"制。 其次,蔡邕对《月令》中的名物进行了考证。蔡邕考察的名物包括 祭祀的牺牲、明堂、乐器等等。现以明堂为例来考察。在古代,天子颁 布月令的地方在明堂,所以明堂就成为了天子发布政令的地方。明堂 自上古就已经有了建制,只是随着发展,明堂的规模建制等出现了不 符合礼制规范的地方。蔡邕翻阅古籍、博采众家考证了明堂的源流。 在考证明堂源流的时候,他认为“:夏后氏日世室,殷人日重屋,周人日 明堂。”⑧还通过引用《易经》来说明“明堂"名称的来源。“东日青阳, 南日明堂,西日总章,北日玄堂,中央日太室。《易》日:‘离也者,明 也,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乡明而治。’人君之位,莫正于此 焉。故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④JtL多,b,蔡邕还广泛征引《乐记》、 《尔雅》《、诗经》等来明确明堂与月令的关系。 ①②③④(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87 年版,第 901、90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