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诱敌深入,调兵遣将布战阵(2)

纵横江海——抗日战场上的粟裕 作者:粟向阳


两人计议既定,于10月2日将各纵队干部召集到黄桥苏北指挥部。陈毅脸色凝重地把形势和新四军部署方案讲解后,请粟裕下达作战命令。

粟裕站到军用地图前,用一根小竹竿在作战图上指划部署:……以陶勇的第三纵队为黄桥守备队,加紧构筑工事,并派出约一营兵力进至分界以西地区,用散兵战积极阻击敌人,迟缓其行动,疲劳其兵力,在不得已时,由黄桥东面撤回黄桥。以叶飞的第一纵队、王必成的第二纵队为突击兵团,如敌人于10月4日进攻黄桥,该两纵队则于5日拂晓前,从敌人右侧后实施猛烈突击,配合第三纵队将进攻之敌消灭于黄桥阵地之前。出击路线:第一纵队由横港桥经高桥以南之何家桥、太平桥向刘家堡之线进行突击;第二纵队由顾高庄推进至申家庄,取道高桥、八字桥向分界突击,在占领分界后,由东向西,沿分界至黄桥大道,尾敌之后攻击前进。特务营为总预备队,集结于严徐庄附近,在突击兵团出击后,该营则进至高桥附近,准备于黄桥战斗胜利后,即由总预备队改为追击兵团,经古溪、营溪直取海安。……

此时粟裕脸上惯有的微笑不见了,不过还是那么从容不迫:“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我们虽然人少,装备差,颇有拨拉不开、捉襟见肘之憾,却是正义之师,矢志抗战,背水自卫,只有死战。常言道:逢绝处而后生。只要各级指挥上不出毛病,我们是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自古以来,总是以多胜少的多,但也有以少胜多的。这一回我们要以少胜多,一个打他两个三个。可是归根结蒂,我们又是以多胜少,因为我们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参战……”

“敌人,顽固派军队,兵力众多,但有弱点,常年不打仗,怕打仗,班长以上都有眷属,有的还抽鸦片……他们兵无斗志,士气不高。我们呢?斗志旺盛,战斗经验丰富,可以说个个生龙活虎,郭村战斗,上次打黄桥,克姜堰,不都是士气高涨吗?还有,那是我们大家知道的,西北方向的友军保持中立,也是我们的有利条件……”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又浮现出那惯常的微笑,断然说:“这次决战,我们是具有获得胜利的充分条件的!”

叶飞认为陶勇兵力太少,提出由一纵抽一个团给陶勇。陈毅认为这会削弱突击力量没有同意。粟裕提出自己坐镇黄桥,陈毅表示同意。会议最后决定陈毅坐镇严徐庄掌握全局。

叶飞、王必成、陶勇相继表态誓死保卫黄桥,坚决打好这一仗。散了会,叶飞、王必成立即出发做战前准备去了。

敌众我寡,新四军若打输了得退回江南。而当时日军已封锁长江,新四军不一定退得回去。所有人都有破釜沉舟的打算。陈毅临行紧紧握着粟裕的手不放,似乎所有胜利的希望都寄托在粟裕身上。

粟裕笑笑说:“你放心吧!”

陈毅点点头,叫过陶勇和张震东嘱咐一番,末了对张震东说:“震东同志,你可要抓紧学习啊,我还要检查呢!”

张震东出身贫苦佃农家庭,不识字,陈毅特地给他派了一个读过几年私塾的警卫员,张震东就拜他为师,每天学一个字。张震东喜欢舞刀弄枪,却驾驭不了几寸长的毛笔,有很多次张震东都想甩笔不学了。但作为一个新四军高级军官怎么能不识字呢?所以陈毅常常过问他学文化的事。

陈毅对张震东这样说,实际是要陶勇和张震东二人既要要守住黄桥,又要好好保护自己。

——三纵人员不足两千,但面临八十九军两个师的进攻。三纵战士成员新,拥有的武器和弹药也不利于防御作战,战斗肯定会相当激烈。陈毅担心的是敌人把他二人打急了,他们会不顾身份打冲锋。陶勇和张震东都惯使大刀,急了就操起大刀一马当先猛打猛冲,完全是不要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