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旅人事上也有变动。旅长陶勇调华中党校学习,由刘先胜任旅长。陶勇走后,海防团的孙二虎以为陶勇是被削了职,吃不开了。孙二虎加入新四军全是看在陶勇的面子上。他和陶勇结拜为兄弟,尊陶勇为大哥。孙二虎想,陶勇大哥不在,他待在新四军里就没意思。于是就把自己带来的人全拉走了。
这时,启海地区发生了严重饥荒。某天,部队开饭时发现当地群众已经断炊,指战员就把饭分给群众吃。粟裕知道后立即与海启县委联系商议解决办法,又发出号召动员师旅机关部队节约粮食支援驻地人民,组织百姓生产自救,帮助他们度过春荒。
此时的日伪致力于分割和压缩苏中抗日根据地的空间。日伪军加紧修筑如皋到黄桥、启东到海门公路,以割断三分区和四分区之间的联系。他们用烧杀政策胁迫民众修路,拆毁沿途民房填充河沟修路。同时,日伪军每占一地后,立即利用伪军构筑据点,设置障碍,架起铁丝网,抢修工事,然后立即昼夜不停地构筑碉堡。
这一时期,粉碎日伪进攻、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成了苏中抗日军民的紧要任务。
粟裕发现在拔除伪军把守的据点时日军很少支援,如果战斗发生在夜晚,那日军更不可能增援;日军胁迫民众修路时,担任掩护任务的日军也不多。
针对敌伪这种情况,粟裕令各主力团放手打击顽固的伪军,同时不停歇地打击掩护筑路的日军,破坏已修筑的公路,拖延公路修成的时间。受此影响,如黄公路一直无法通车;启海公路仅20公里,比原计划已延期两个月。
4月10日,伪军第三十二师长徐承德率200余人入侵占领海门县悦来镇。粟裕指令第三旅第七团第一、第三营及海启警卫团攻打悦来镇,击毙徐承德,毙、俘伪军180余人。
悦来镇战斗后不久,二分区一仓镇地方绅士得知粟裕在四分区海复镇一带后,王冠生、吴宝松、郑达俊、王亚陆等10多人一行,专门雇了船来苏中军区,代表一仓民众向粟裕请愿,要求拔除伪军设在一仓镇的据点。
先前日伪军“扫荡”三仓地区时,日军300多人和伪军何韵生团一部占据了一仓镇。二分区司令梅嘉生接粟裕命令带二旅五团夜袭一仓,日伪军措手不及逃出一仓。梅嘉生缴获一批物资后于天亮撤出。日伪军得知新四军撤离又重返一仓。但日军害怕新四军再来进攻,指令何韵生营固守。伪军重返一仓镇后,昼夜不停地抢修防御工事。他们先挖战壕,砌圩子,然后在镇东、南、西、北构筑了4座碉堡。为了造工事,伪军强拉民夫、强拆民房,挨门逐户驱赶百姓,叫嚣“留房不留人,违者格杀勿论”,搞得民怨鼎沸、哭声连天。
一仓镇敌伪据点筑起来后,形成了一道南接李堡、北连潘家的南北向约70里的封锁线,牵制了一师在东台沿海一带的活动,给一师在黄海路东西两侧活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粟裕早已开始酝酿彻底拔除敌人钉在根据地中心区的这个钉子。现在当地乡绅和百姓代表找上门来请愿,粟裕遂即指令三旅长刘先胜和二分区副司令员乔信明联合指挥,由三旅八团两个营和东台独立团及几个区游击连围攻一仓据点。
27日晚,刘先胜和乔信明率领八团两个营分别从东南、东北两个方向对敌人发起猛攻。经过7个小时的战斗,击毙伪营长,歼敌80余人,拿下了东、西、南3处碉堡。北向的碉堡因无重武器而无法拿下。天亮后新四军撤出战斗。残敌借机急忙带着众多伤病员逃往潘家。伪军撤出一仓后,三仓地方政府立即组织群众扑灭大火、平毁工事,安置一仓百姓。
一仓战斗中八团牺牲3人,负伤30多人,但打击了伪军,使日伪军分割三仓地区的阴谋破产,也保护了群众,给老百姓壮了胆、撑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