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坐镇启海,机动灵活反“清剿”
1942年6月,为削弱苏中区的新四军,同时掠夺这一地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南浦受命对苏中地区进行分区“清剿”。
南浦组成以日军1500多人、伪军2000多人的机动突击大队,配以大批特务,企图寻歼启海地区的新四军主力,彻底摧毁抗日地方武装和基层政权。为此,日军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成立了“清乡”队,准备了大量的传单和画报。
“清剿”发动之前,日伪军先行在包场、六甲、吕四等地增筑据点,加修四甲坝到吕四的公路,与海启公路构成平行线,从九门闸至青龙港、四甲至吕四建立起一道封锁线。同时在江上、海上增派汽艇巡逻,封锁水路交通。日军的目的是先将新四军困在启东、海门地区,然后集中兵力攻打,一举将这一地区的新四军消灭。
面对严峻的形势,粟裕将后方机关经三甲由海道北移二分区王家舍地区;抗大九分校先行结业,经二分区北移盐东地区。机关分为前方指挥机关和后方梯队。由粟裕指挥前方指挥机关,而后方梯队一时没有合适的人来指挥。粟裕即调三旅张震东来当一师参谋长,由他指挥后方梯队。
12日,日军开始对第四分区海门、启东地区进行第一期“清剿”。日伪军自西向东兵分六路齐头并进,稳扎稳打,每到一地就留下一些兵力修据点。
参谋长张震东刚走马上任时,师部驻在一个叫陈家酒店的村庄。他才到任,日伪军就三面围了上来,想把师部一锅端。粟裕乘敌人包围圈尚未合拢,当即率部向缺口转移。
那天行军路线是侦察科严振衡拟定的,也得到粟裕和张震东的批准。到了下午2点,眼看敌人就要追上来了,严振衡引领部队进入一条小路,路两旁是高高的芦苇,十分隐蔽。但张震东看了看地图,突然发起火来,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对身边的参谋喊:“走错了,快把严振衡叫来!”
严振衡接到命令赶紧跑过来向张震东解释说没走错路。粟裕听两人在嚷嚷,快步走了过来。严振衡指着地图说:“敌人已三面围了上来,很快就要到达这里。我们从这条小路直接插到齐安镇南面,跳出包围圈。”
粟裕头脑里有一幅活地图,说:“这条路我走过,没错!”
于是继续前进,安全冲出包围圈。突围后,粟裕命令张震东带机关后方梯队跳出海启地区,转移到敌后通中地区去。
张震东走后,粟裕带着作战科长周蔚昌、警卫连、特务一连、侦察排的一部分短枪班、一部电台、两个给养员仅50余人留在“清剿”区内,领导全区的反“清剿”斗争。
日军每到一个地方,就留下一些兵力修据点。一天一夜,就可以修成一个有两米高围墙的据点,每个村子都会修这样两三个。据点设下后,日军以一部分兵力据守,另一部分兵力“扫荡”,每日轮换一次。
不到一个月,日伪军把通如、海启地区能占领的重要城镇都占了,据点由以前的130多个增加到200多个。
南浦除了进行军事“扫荡”,还从政治、经济多方面着手以彻底摧毁抗日地方武装和基层政权。
据点构筑好后,日伪军在据点成立办事处,特务和“清乡”队进入各村庄反复搜索、清查户口、编制保甲。
日伪军对上层士绅一律采取争取政策,如下委令、送聘书,高薪请士绅当参议;伪造士绅反共谈话在报上发表,挑拨离间新四军和士绅的关系。对乡保长则笼络争取,查问公粮下落以及抗属、农抗人员情况,对不从者以烧杀来威胁。对农抗会员采取逼其自首政策,迫其为敌工作,若拒绝工作或工作做得不好即行杀戮。对抗属中的干部家属,先利诱之,要其迫使子弟回来为敌工作,对不从者就以烧杀威胁;对战士家属则大肆烧杀。对地方武装采取内奸政策,派奸细打入地方武装,组织拖抢逃跑与集体叛变,有时甚至绕过新四军主力专打地方武装,以达到消灭地方武装,孤立新四军主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