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诚实(1)

假如有人欺骗了我 作者:戴建业


在自己曾经出版的书中,不管属于文学还是文献,不管是独著还是主编,形式上大多属于时下所谓“学术著作”,论述的全都是1200多年前的古人古书。

这本《假如有人欺骗了我》随笔杂文,是我第一次用笔介入当代的文化精神生活——不留情面地品评人物,一针见血地针砭教育,犀利尖锐地批评文化,书中的人、物、事,无一不生活和发生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在所有署名“戴建业”的书中,我最喜欢这本,也最看重这本书。写学术著作必须价值中立,要尽量感情淡化,而写这杂文随笔不妨“笔端常带感情”,无须有意掩饰自己的好恶,既不需要引经据典,也用不着查找文献,全部文章都是一挥而就,有感想时一天可以写两三篇,最高峰时一天能够写上万字,称心而谈、纵意挥洒,往往兴会淋漓便下笔不能自休,它们不仅真实地展露了我的气质个性,也真切地表现了我心灵的诚实。

其实,以往我是个精神上的软蛋,很少公开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打从念小学起,历次政治学习和大会表态,我都尽可能沉默躲闪,偶尔还言不由衷。

记得“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小学所在的班级吃“忆苦思甜”饭,大家吃的是野菜米糊,那时我家里也常吃这种东西。那顿饭没让我“忆”起旧社会是如何“苦”,也没让我“思”念新社会有多么“甜”。回家后妈妈问吃得怎么样,我随口说“和家里吃的差不多,我看万恶的旧社会也不见得那么苦”。话音刚落,脾气暴躁的父亲马上给我一巴掌,一向护着我的妈妈也骂我瞎说。此时父亲动不动就戴高帽挨批斗,外人要是听到我这样胡说八道,他岂不更要罪加一等?晚上父母都神情严肃地警告我:“在外面一定要说旧社会劳动人民当牛做马。”父亲还特地告诉我说,政治学习不能抢先发言,大家怎么说你就怎么说。隔三岔五父亲都要提醒我:“抄写马恩列斯毛语录,千万不能颠倒了句子和写错了字,写完后要反复读几遍才能拿出来见人。”从此,无论家庭里,还是学校中,抑或社会上,我都不敢表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敢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怀,更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中小学时的作文不是批“工贼”刘少奇,就是批林批孔批邓,再不就是感叹自己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如“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茁壮地成长”,又如“我们的生活像倒吃甘蔗——节节甜,我们的日子像上楼梯——步步高”,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其实,我出生不久就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上小学后就碰上了“文化大革命”,到东方的“红太阳”落土之前,我一直饱受饥饿的折磨,十几岁看着想吃的东西还直流口水,莫言先生写过他早年的饥饿感,道出了那个时代青少年的共同感受。别说什么“茁壮成长”,能活到今天就算是“福大命大”。不过,当时称自己的生活“节节甜”,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也不觉得有什么别扭虚伪,周围同学的作文都这么写,他们口头上也都这么说。

起初是心怀恐惧不敢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渐自己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情实感;起初因害怕而不诚实,逐渐就习惯了自己的不诚实。参加工作后这二十多年来,所在单位每年都要交一次个人年终总结,我和大多数同事一样,开头“政治表现”那一栏里,差不多填的都是“赞成……”“热爱……”“支持……”,像小姐叫床一样,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性反应。我至今也没有见到有谁填过“不满”或“反对”,但我私下常常听到很多人对时政骂娘,可见“赞成”“热爱”云云并非都是发自内心。这一方面表明很多人被精神强奸,另一方面表明被强奸者比较配合。人这种动物与鹦鹉相去不远,你反复向他强行灌输什么他就会说什么,时间长了便习惯成自然。尽管有时心里对上面的说教不以为然,但嘴上照样与“主旋律”保持一致。六十多年来,这种心口不一的撒谎,成了中国读书人的潜意识或下意识,所以大家对自己的不诚实,没有“道德的焦虑”,没有人格分裂的痛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