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总兵百万南下入侵,晋前方“诸将败退相继”。敌军很快打到淮肥,东晋朝廷急忙加封谢安征讨大都督,国家存亡全系于谢安一人。面对虎视眈眈的压境强敌,谢安却召集亲朋好友观看自己与侄儿谢玄下棋,谢安的棋艺本来劣于谢玄,但此时谢玄由于忧虑国事却败在叔叔手下,谢安当即以谢玄为前锋迎战苻坚。前方鏖战方酣之际,总指挥谢安仍在京城下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谢安“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即面向棋局接着下棋)”,这几句写谢安的沉着镇定可谓力透纸背。在军情如火的当儿还有心思与人下棋,已显出他的从容不迫,淮上大军前锋送来了军情报告,他看后竟然“默然无言”,又接着慢慢与对手下棋,旁边观棋看客按捺不住“问淮上利害”,他又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说“小儿辈大破贼”,似乎这是不足挂齿的小战,即使大胜也不值一提。你看看他“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敌寇方盛时他全无惧色,强敌溃败后又了无喜容,处处都不失其镇定自若的大家风度,难怪时人和后人无不仰慕其“雅人高量”了。
淝水之战不仅决定着东晋国家的安危,甚至也决定着汉民族的命运,当然更直接决定着他个人和家庭的成败兴衰,谢安何尝不知道它的重要意义呢?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把他的政治生命推向了顶峰。《晋书·谢安传》交代这局围棋“既罢,还内,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他在人前装得一幅无所谓的样子,等回到内室时激动得把屐齿折断了还不知道,可见他是狂喜到了何种程度,这才是他真实的本能反应。他在人前“不异于常”的“意色举止”,全部是矫情的结果,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他在公众面前作秀。他的“高致”,他的“雅量”,原来只是在人们面前精彩的表演!不过,他“演”得非常逼真,“秀”得也很可爱,不像今天诸公在农民家里、在灾民面前表演得那么肉麻,那么让人讨厌。
历史上另一个被人称道的人物是刘备,史书上说他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而且他的“亲民”戏也演到了家,所以刘皇叔千百年来倍受尊崇;而他的死对头曹操则真性未泯,常在僚属和妻妾面前袒露真情,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不掩饰自己的猜忌狡诈,所以阿瞒受尽了人们的唾骂。无论是文才还是武略,无论是为人品性还是历史贡献,刘备都无法与曹操相比,但是刘备擅长伪饰,曹操不善于矫情,致使人们总是给刘备唱“红歌”,不断给曹操泼脏水。这种做人的价值取向,弄得满街都是皮笑肉不笑的伪君子,养成一批又一批矫情善变的小人。
另外,要求人们不能“喜形于色”,严重压抑了人的本能,扭曲了人的个性。如果既没有攀登过欢乐的绝顶,又没有跌入过痛苦的深渊,我们就不可能走进存在的深度;如果有喜事不敢露齿,遇悲哀不能皱眉,我们就不可能有豪迈奔放的个性;面面都要圆通,处处都得矫饰,我们就不可能有热血沸腾的激情;没有对生命的深度体验,没有豪迈奔放的个性,没有热血沸腾的激情,我们又怎么可能让自己的生命充分激扬,我们又怎么会有波澜壮阔的人生?
高兴了,何不开怀大笑?悲伤了,何不嚎啕大哭?何必矫情,何必伪饰?装什么“高致”,要什么“雅量”?即使成不了什么“大器”,至少还可以做一个“真人”!
201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