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李娜没有夺冠……(1)

假如有人欺骗了我 作者:戴建业


——李娜澳网夺冠杂感之二

“誉之所至,谤亦随之”,古人这句出名后的甘苦之言,像是专门为李娜预留的。近年来这位中国网坛一姐,她在网球场上赢得了多少荣誉,在社会上就招来了多少骂声。这不,刚在墨尔本澳网上光彩照人,一回到家乡武汉就被骂得灰头土脸。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对她的接待规格不可谓不高,对她的奖励不可谓不重,省市的头面人物简直是在把她当女皇“供奉”——刚下飞机副省长张通亲自为她接驾,一天后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给她颁奖80万。谁会料到,她对接机者不理不睬,对颁奖者无拒无迎,看她接受李鸿忠书记80万支票的那张苦脸,谁能相信那是领导在给运动员授奖,倒活像是负债者在向债主还钱。

于是,舆论哗然,连那些前天向她抛鲜花的粉丝,也有的转而向她吐唾沫,连她家乡《武汉晚报》体育部为她唱过赞歌的钱刚,也在自己的微博中痛心疾首:“说到底,你就是被宠坏了的女生,你就是自我无限膨胀,你就是不懂得以善意回报善意,你就是缺乏起码的人间温情。几天前,我还曾为你写过一些热情洋溢的文字,今天,看到你这样摆臭脸耍大牌,我很后悔。幸亏,我还来得及改正我的错误,那就是:从今天立誓,我不再看你的任何比赛。你不值得我们追捧!”

很多人认为省里奖给她80万元师出无名,说湖北省领导是在滥用百姓的税钱,好让自己上全国新闻的头版。

我觉得这些批评失之刻薄。

李娜的表现虽出意料之外,但省里的奖励倒在“情理”之中——今天的神州大地上,哪个体育明星的风头能盖过李娜?哪个明星可以笃定进职业体育名人堂?李娜在澳网接受采访时那句“我出生在中国一个小镇武汉,不大,只有一千多万人”的俏皮话,是武汉最优美的广告词,李娜本人更是湖北最吸引人的名片。中国在纽约时代广场做广告撒钱无数,还没有李娜那句幽默介绍的广告效果好。从经济和效益的角度看,省里奖她80万真不算多,哪届奥运金牌得主不是在国家、省、市获奖上百万?很多得主外国人连名字都叫不出来,而李娜在地球上则是地地道道的万人迷,外国媒体也喜欢称她为“国际娜”。无论是赢球还是输球,她的每场记者招待会,不是让你笑死,就是把你气死。

放在任何一个省,任何一个市,都会给她重奖。

湖北省领导给李娜颁发奖金,不过是我国官场上的“常规动作”,怪只怪李娜太不通人情世故,不懂得与领导“配合演出”,这才活活地把一出“喜剧”演成了“悲剧”,把“皆大欢喜”的“好事”弄成了“两败俱伤”的残局。

我们无法走进李娜的内心世界,因而不知道她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从这两天的新闻报道和新闻图片中,我才零零碎碎地了解到一点她过去的遭遇。从小在体育教练眼中,她一直就不是“五好学生”,在国家和省体育队里,她一直就是“问题队员”。据网上视频的图像显示,即使她在获奖时好像还挨了省相关领导的耳光,即使她的知音——单飞的孙晋芳,过去对她的评价也非常负面。由于我们长期评价青年的传统观念,也由于她本人刚烈甚至暴烈的个性,李娜从小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就没有感受到多少温暖。这使她常常对人保持警觉,她说话办事全身“带刺”,不是用来刺人而主要是为了防身。从以往人们对她的冷漠贬斥,到现在大家对她的赞誉追捧,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反差太大,就像一个人从冰天雪地的南极,突然闯进烈日炎炎的赤道,这一方面让她还不太适应,另一方面让她充满了鄙夷。

从李娜冷对领导重奖,我想到了英国十八世纪著名学者和作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