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人口:21世纪的忧思和希望(1)

我们应有的反思 作者:葛剑雄


当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各项数据公布后,专家学者以此为根据对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一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中收录了蒋正华、兰曙辉的《中国人口发展预测》和张为民的《中国人口未来发展的预测》,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前景做出了各自的估计。他们对1995年中国人口数量提出的目标方案(理想方案)分别是11.88亿和11.92亿,2000年分别为12.44亿和12.53亿。但去年底官方公布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1.6亿,实际人口可能还略多些,看来都将突破他们的两种预测目标。当中国进入21世纪时,人口总数很可能达到12.8亿左右,虽然高于他们所预测的理想方案,但还是大大低于他们提出的高方案(警报方案)13.54亿和13.49亿。这些数据一方面显示了中国人口政策在降低人口增长率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说明要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的增加还存在现实的困难。

但21世纪的中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并不仅仅是数量这一方面,相比之下,其他一些方面更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人口增长率不平衡产生的后果。这种不平衡的存在已经通过各种统计数据反映出来,人们甚至凭直觉也感觉得到。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大大降低,有的已接近或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上海市的总和生育率多年来已低于美国、日本等国,与原联邦德国相近,也已低于人口更替生育水平,近年人口已开始负增长。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却居高不下,这些地区的农村中妇女的生育率更高,生二胎的相当普遍,生多胎的也不少。由于漏报严重,实际增长率比官方统计数究竟要高多少还很难估计。

在这些地区,文化技术水准较低的人口一般又比文化技术水准较高的人口有更高的增长率,其中的近亲通婚、先天缺损性婴儿的出生率也比较高。在原籍和寄居地都不管或管不了的流动人口中,早育、多胎的现象相当严重。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一般接近正常,但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的性别比很高,有的甚至超过120。这些不平衡增长如果长期得不到调节,势必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城市、文化技术水准较高人口、定居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低于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农村、文化技术水准较低人口、流动人口的增长率,前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而后者将日益增加。这必然导致我国人口总体素质的下降、地区间经济文化差距的扩大和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困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