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应有的反思(7)

我们应有的反思 作者:葛剑雄


日本对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不义的战争,照“理”说,应该“失道寡助”、“众叛亲离”,或者激起人民的反抗,但它的军队和人民曾经表现出近乎疯狂的战斗力、服从性和忍耐力。除了军国主义、天皇神话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外,显然还存在着更深层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日本的国民性。这当然是历史的传统所造就的,但能够长期延续而不丧失却必须依靠自觉的培植和教育。战后日本的复兴史足以证明,日本的国民性不仅能适应战争,也适用于建设。日本取得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其内部;不是物,而是人,也就是日本人的整体素质,日本的国民性。

如果还需要什么证明的话,最近发生在阪神大地震后的一切应该是最好的例子。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灾害面前,日本人又一次显示出举世无双的镇定、守法、忍耐、顽强、敬业、互助——日本国民性的优势所在。日本并非没有盗贼,但此时却没有一个人趁机偷窃劫掠;并非没有腐败的统治,但此刻却没有贪赃枉法或擅离职守的官员;一样有唯利是图的奸商,但没有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自然也有私心,却能够同舟共济;未尝不感到恐惧,却没有惊慌失措。正因为如此,任何抗灾和重建的奇迹都在意料之中。

不妨设想一下,这场灾害要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骚乱中成群结队抢劫商店的事难免不重演;要是发生在中国,必定要像唐山地震后那样出动军队维持秩序,大兴安岭火灾中玩忽职守、率先保家的官员不会没有;要是发生在其他国家,或许会导致内阁倒台,内战爆发,或出现经济危机,流出大批难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国民性是完美无缺的,也不等于说中国的国民性就要以日本为榜样来重新塑造,但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省。为什么地更大、物更博、人更多的中国会在战争中败于日本?为什么在建设中也会落后于日本?如果我们不正视、不承认在人的素质上的差距和中国国民性的弱点,就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场新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与五十年前相比,中国和日本之间在物质基础上的差距显然更大了,但中国人的精神潜伏着更大的危险。所以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们还没有值得陶醉的胜利,毫无盲目乐观的理由,只有深刻反思的责任。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千百万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先人,才不会有愧于将面临更加激烈竞争的后代。

原载1995年《东方》杂志第5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