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开幕后,对各类设施的不足或缺陷免不了有些批评抱怨,有的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方能满足需要,唯独厕所似乎例外,所缺的就是大大的赞扬。据我所知,在规划建设阶段,主办当局就对厕所的设置予以足够重视,进行了精确的测试,因此不仅数量充足,分布合理,而且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女厕所的面积是男厕所的两倍,并且还准备了一千多个活动厕位。所以即使每天参观者突破50万人,也没有听说厕所告急。当然,厕所的清洁和便利程度也有保证,不会出现在展馆凭气味找厕所或方便后找不到手纸的尴尬。
要是没有这样的厕所,世博会的圆满就会打个折扣,就算不上一场文明的盛会。
曾几何时,中国的厕所曾经是外界批评的目标。我不止一次看到外国游客对着旅游点或火车软卧车厢的厕所拍照,或看到他们回国后展示这些照片。也听到过有关厕所的种种传说,包括本校的一则:那时只有主楼(物理楼)外宾接待室旁边的厕所里放手纸,一位女外宾在参观其他院系时如厕,进了去却出不来,只能找接待人员救急。
二十五年前我第一次生活在美国,意外发现,那里所有的厕所都像我们大学接待外宾的一样。二十年前到了日本,更惊异那里的厕所如此干净,旅游点的“亿元(日元)厕所”如此,偏僻的山区和简陋的茅屋中也是如此。7年前在埃塞俄比亚——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参观国立大学时我特意看了厕所,里面也放着手纸,而且可以肯定不是专为“外宾”准备的。
二十年前参观莫斯科大学,此前曾听说那里的大学生都用《真理报》当手纸,就去了两个厕所证实一下。我不识俄文,不能肯定扔在厕所的是不是《真理报》,但确实是报纸,而且厕所里不供应手纸。三年前重访莫斯科,会议在国家科学院举行,使用的是那幢庞大的建筑物中唯一有空调的大会议厅,同样惊异地发现厕所中有一大半的厕位和小便器是不能使用的,不是已经损坏,就是挂着维修的纸牌,以致我们在休会时经常到其他楼层找厕所。
看来,文明并非富国的专利,也未必与经济实力同步。
三年多前我当了图书馆馆长,上班时不能不去的厕所不放手纸,清洁程度也不如人意。我想改善服务就从厕所做起吧,但究竟要花多少钱,心中无数。于是先从一座厕所试验测算,估计五个馆所有的厕所全年手纸和洗手液的费用不会超过六万元。但否定了放擦手纸的打算,因为太费钱,只能改为装电烘手器。现在有了结果,实际花了两万多元,占本馆全年支出的0.7%。以到馆人次计,平均每人次1.4分钱。
可见文明从厕所开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原载《联合时报》2010年7月3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