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夺宝奇兵:法柜奇兵》(1981年)(1)

讲故事的人:斯皮尔伯格传 作者:理查德·什克尔


“乔治扔给我这个故事,而我在沙滩上接下了它。我们开创了造幸运沙堡的传统,我们在夏威夷造过沙堡—如果沙堡在第一次涨潮过后依然矗立不倒,影片就能卖座;如果潮水冲毁了沙堡,我就必须努力把钱赚回来。”

-上图:在夏威夷参加原住民的部落聚会。

-尽管当时已经身为创造了亿万票房奇迹的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依然对他在少年时代为《火光》搭建的那种微缩模型轻车熟路。

1977年5月,斯皮尔伯格在夏威夷握住了乔治·卢卡斯的手。“卢卡斯的妻子、天才剪辑师玛西娅握住了他的右手,我握住他的左手,我们就这样等待电话铃声响起。”来电将会报出《星球大战》上映的票房总收入—其实这真没什么好担心的,这部电影在提前放映时就引起了轰动。它作为一部成本不算离谱的科幻史诗电影(一个更恰当的叫法)横空出世,并且轻巧而智慧地触及了一些人类共通的主题—约瑟夫·坎贝尔和其他人在《千面英雄》等作品中曾经对这些主题进行过勾勒。

除了接连不断的动作场面和机智俏皮的对话,这部影片讲述了“天行者”卢克的成长,以及—可能更重要的是—他寻找投靠“黑暗面”的失踪父亲的历程。简而言之,它具有某种在科幻片中并不常见的浅显深度,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影片十足的趣味性。

斯皮尔伯格觉得他的好友根本无须担心,尽管他和其他人都没有预料到《星球大战》即将成为一鸣惊人的奇迹。“乔治在电影上映前一晚话并不多。”他说道。然后电话终于打来了—上午10点半在全国放映的所有场次电影票统统一售而空,海岛度假村的气氛从忧心忡忡变成了兴高采烈。“欣喜之余,他(乔治)也马上开始为未来做打算了。”—这其中包括斯皮尔伯格的未来,而斯皮尔伯格对于自己的未来也一反常态地不大确定。他之前接触过绰号叫“卡比”(Cubby)的艾伯特·R.布洛克利1,艾伯特是大名鼎鼎的“詹姆斯·邦德”系列影片的掌门人。斯皮尔伯格有意执导这一系列影片中的一部,但被断然拒绝,不过他还想再试一试。

说实话,他的这种想法让人很难理解。邦德影片从本质上讲是很呆板的—全是动作戏而毫无实质内容、大量壮观的场面和花样翻新的动作镜头、一些反复出现的讥诮对白,让它不过像个由机器制造出来的捞钱项目。或许这是因为斯皮尔伯格当时还很年轻(他在1977年刚满30岁),还无法完全认清自己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但是,乔治·卢卡斯心里清楚得很。在夏威夷期间,他后来对斯皮尔伯格说:“我有比詹姆斯·邦德更好的东西,叫作《夺宝奇兵》。”事实上他当时还没有,至少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故事。他想好了一个核心角色—印第安纳·琼斯;他也想好了这个角色的形象—软呢帽、皮夹克,或许还有那根皮鞭;他还构思出了一项寻宝任务:热衷冒险的考古学家设法找回“失落的法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