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井冈失守(2)

毛泽东与彭德怀 作者:少华


国民党军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在五大哨口下猥集蠕动。五大哨口,便是彭德怀用来牵住牛牯的“绳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铜墙铁壁,毁于一颗肮脏的心。何键数万大军攻不破红五军的五道防线,而200块光洋却诱使一位山民带路偷袭黄洋界。井冈山失守成为彭德怀后来罹难的第一条罪状。

总攻在1月26日黎明发起。

敌人的主攻方向是黄洋界、八面山和白银湖。密集的炮火,贯珠般落到山隘上,红军精心筑建的工事大多被摧毁、夷平,不少战士还被掀起的泥土、气浪震昏、活埋。国民党士兵在长官的驱使下,仗着人多势众,以连营为建制,沿着山间小径发起集团轮番冲锋。他们没等爬上山顶,便在山腰腹地吃尽了重重苦头。

战前,红军战士们沿袭前几次反“会剿”的经验,在要道、小径、深谷、山坡等防御阵地预设了5道防线,使用了山寨军民发明的全部“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中,竹钉阵的效力最为显著。红军战士将成年老竹削成尖锐的竹针,放到桐油里熬炸,使之坚硬锋利。国民党士兵踏上竹针,竹针穿鞋而过,生生地将脚掌刺穿,钉在地上,动弹不得。即使侥幸绕过竹钉阵,在冲锋过程中也难逃被滚石、圆木砸死碾毙的厄运。

井冈山军民用他们的聪明智慧筑起了铜墙铁壁,令冒死盲冲的敌军伤亡惨重。

战斗最激烈的要数黄洋界、八面山。国民党吴尚部两个旅轮番冲锋12次,均被击退。国民党士兵的尸体堆积裸露,相互枕藉。战斗中,彭德怀从茨坪总指挥部亲赴黄洋界指挥作战,和战士们一起修复工事。

桐木岭哨口的白银湖是又一处敌我死争的要点。

敌人进攻白银湖的战斗也是异常紧张的。我们在黎坪的山上,能听到白银湖那边的机关枪“扑噜扑噜”地响,像煮稀饭一样,一直不停。敌人白天猛打,晚上偷袭。

开战三天,彭德怀枪不离身,衣不解带,日夜巡视在各大哨口之间,他对红军战士的勇猛坚强充满信心,对要隘险道的阻敌能量深信不疑,他唯一担心的是敌人绕道偷袭。井冈山如同围桶,5大哨口可以阻敌前进,但倘若有一处被袭破,其余各处尽皆失效,而且还可能由阻敌雄关变成障碍红军突围的天险。29日天色阴晦,夜幕降临。彭德怀打电话叮嘱李灿注意黄洋界周围敌人雪夜偷袭,要派双哨加强警戒。

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

历史将记住一个肮脏的灵魂,他的名字叫陈开恩。

吴尚眼见两天猛攻,损兵折将,毫无进展,便舍弃正面,组织“敢死队”,准备实行夜间侧击。吴尚下令在山下村庄捉人带路。

彭德怀与滕代远就部队行动方针进行紧急商议,一致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存有生力量,避免无谓的牺牲,马上收拾部队,通过突围,引敌下山,与其打游击战,待条件允许再加兵井冈山,收复根据地。彭、滕的决定是符合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联席会议精神的。由毛泽东主持的特委军委联席会议决定:“在军事上,五井如被敌人攻破,五军冲出五井,取道敌人薄弱的地方,往赣南取联络,各县地方武装则尽可能的埋藏于各县。”

1月31日,彭德怀、滕代远集合3个大队、特务排及后方勤杂人员约500余人,越过井冈山腹部悬崖峭壁,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荆竹山方向突围。突围前,彭德怀向部队作了简短的指示,他号召大家:忍受艰苦,听从指挥,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突破敌人的重围。

2月2日,突围战斗打响。在彭德怀的率领下,红五军战士以拼死一战、与敌偕亡的英勇气势,冲过敌人伏击阵地,向赣南方向追寻红四军行踪。狡猾的敌人不敢与红五军主力硬碰硬,他们让开红军主力,采取拦腰斩断、关门回击的战术,把中间的机关干部、工作人员、伤病员以及担负殿后任务的小分队围住,进行残酷的搜杀。这些革命战士除少数寻隙潜回井冈山坚持斗争外,大部分惨遭杀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