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井冈失守(3)

毛泽东与彭德怀 作者:少华


井冈山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起来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同以后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同瑞金、延安等赤都一样,成为红军战士和劳苦人民心中的圣地,人们对它怀有深深的依恋和向往之情。对于它的失守,彭德怀和红五军战士深感痛惜和沉重。但是。战争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能不能始终如一地保卫每一块圣地不受敌人侵犯,不落入敌人之手,则只能根据当时战争的客观形势和敌我双方的力量,而不能单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感情。可是,几十年过后,在十年动乱中,江青、康生等人利用人们对井冈山的特殊感情,把根据地一度失守作为彭德怀实行逃跑主义的“罪状”。对此,彭德怀忍不住拍案而起,大声叱责道:

3月底,毛泽东从汀州派人捎信给彭德怀,让红五军移师瑞金,等待与红四军会合。

彭德怀和红五军战士群情振奋,“又要见到老大哥”,“不知他们情况如何?”由于送信的人把信塞进门缝就走了,彭德怀不知晓3个月来红四军的情况,他迫切地等待再度会师。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朱毛的进军赣南也是困顿不堪,险象环生。朱德手持机枪亲自带领特务营冲锋,其妻子“双枪女杰”伍若兰率部断后,被敌杀害,头悬城门。红四军与红五军会师瑞金,毛泽东用宽容和理解阻止彭德怀作“检讨”,列举五条理由为他解脱。“二月来信”,中央下令解散红四军,调走朱德、毛泽东,朱毛抗命不从,彭德怀坚决支持毛泽东。毛泽东感激地说:“在目前情况下,太需要你们的支持了!”

建国后,一些史学家把先行下山的红四军进击赣南描述为“铁流滚滚下赣南”。其实当年,朱德、毛泽东进军赣南走的同样是一条艰难困顿、连战连败的尴尬之路。

下山伊始,红四军就遇到未曾料到的三重困难。一是敌人重兵追堵。尾追的敌军有李文彬、刘建绪两路共4个旅,兵力众多,采取轮班穷追的办法,咬住红军不放,使红军沿途无法驻足发动和组织群众。二是人生地疏。沿途各县,地方土豪反动武装十分凶恶,各种靖卫团、警备队积极参加对红军的协剿,一般群众不了解红军,不太愿意做向导。有时国民党还派特务伪装成当地百姓带路,将红军诱往敌人伏击圈。红四军不敢随便找人当向导。三是体力虚耗。红军转移途中,为摆脱追兵,力避与堵剿之敌正面接火,常常挑选山岭小道作为行军路线。山道崎岖,冰雪不化,战士日平均行程为90里以上、给养不足,买不到粮食,部队有时只得饿着肚子行军,红军体力受到极大的耗损。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条件下,红四军下山后与追兵大战5次,均遭失利,其中最危险的要数大余和项山之战。

1月28日,红四军与李文彬3团人马激战于大余。由于当地无党和群众组织,没有人替红军打探消息,红军事前未能查明敌军动向,兵力没有全数集中,部队在休息中遭敌袭击,伤亡较大,红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牺牲。

1月31日,红四军进入寻邬县境,军部和特务营夜宿项山圳下村。次日清晨,赣敌刘士毅部和地方靖卫团赖世黄部两个团偷袭圳下村,直逼军部。

毛泽东惯于夜间工作,尚未起床。敌人枪声大作,他连忙起床,紧急向村外转移。国民党士兵只知抓灰布军装、挎皮挎包和驳壳枪的“共匪头目”,忽略了他这个长发披肩、文质彬彬、教书先生模样的“匪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