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世界第一校长(1)

当教育界群星闪耀时 作者:赵婕 刘杨


美国教育学者杜威评价蔡元培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引咎辞职,北大校长由蒋梦麟代理。数月后蔡元培又回归北大,继续任校长。此后,蔡元培又因到欧美留学考察离开过北大,也经历过几次辞职。他曾说:“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10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5年有半。”

为什么这个才“5年有半”的北大校长成了世界第一校长?

出掌北大

1916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已有四年之久。

12月26日,总统黎元洪任命48岁的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有报纸这样写:“蔡孓民先生于22日抵北京,大风雪中,来此学界泰斗,如晦雾之时,忽睹一颗明星。”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是光绪皇帝1898年推行“戊戌变法”的首要新政成果,并在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中幸存下来。“辛亥革命”爆发后,更名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严复励精图治,后继几位校长努力谋求发展,然而北京大学之建设远未达到一流。

沈原、张相文、汤尔和分别去找当时的教育总长范源濂,提议把远在法国的蔡元培请回国内,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范源濂正为校长人选犯愁,经这几人提醒,才发现最佳人选正是蔡元培。当年蔡元培请范源濂到教育部任职,这回范源濂一封电报发到法国,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

蔡元培接到电报后立刻动身,年底返回上海。

在上海,很多朋友都劝蔡元培不要去接手北京大学,说北京大学当时腐败盛行,若不能够加以整顿,会坏了蔡元培在教育界的名声。也有人支持蔡元培,说既然腐败,更应该接手整顿,即便失败,也算尽心尽力。蔡元培自己则认为可以去,因为做校长不是做官,而且他早就提出中国需要重视发展大学教育,他从16岁开始的教育实践,以及多年来为教育事业孜孜以求,万方摸索研究所得,也许正可以牛刀一试了。

改革北大

蔡元培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改革北京大学学生的求学观念。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了自己的就职演说,在演说中他向学生提出的第一点要求便是“抱定宗旨”。蔡元培说:“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蔡元培强调了大学之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对做学问没什么兴趣,学校仿佛是一个跳板,学念书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个文凭,为将来升官发财铺路。在北大,老师是否受学生追捧,也不是因学问高下而是为官阶高低,这样学生跟着老师就好去做官。

蔡元培要求学生认清大学的真正目的,不要因为追逐功利而失去了求学应有的本质。在此后每年的北京大学开学演说中,蔡元培都会向学生强调“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的机关”,做学生要为学问而求学问。北京大学既不贩卖毕业证书,也不灌输固定知识,一切以学问为中心。

在确立了“学问第一”的风气之后,蔡元培开始为学生广聘名师。

上任之前,汤尔和曾告诉蔡元培:“北京大学文科之事可问沈尹默,理科情形可问夏浮筱。如果文科学长未定,可请陈独秀。”

陈独秀当时正主编《新青年》杂志,蔡元培本就对他印象深刻,觉得他和《新青年》进入北大,可以推动北大的新思想运动。据说,他不止一次到陈独秀的旅馆去等他,等不到就留条子,最后邀请到陈独秀来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理科学长则由夏浮筱担任。陈独秀推荐胡适代替自己做文科学长,蔡元培没答应,但他也把胡适从美国请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