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陆更夫北伐途中写家书 1

红色家書背后的故事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


陆更夫在家书背面绘制的北伐路线图

【家书原文】

希圣五弟:前在高安寄上一函,想已收到。我在高安已住二十多日,现南昌(江西省城) A已克复,三、二日后,我将到江西省城去了!我们的军队由广州出发, A ()中的文字是作者原注,下同。

我也由湖南、湖北到江西,将来不知能否到南京、上海。南昌到汉口只需二日,汉口四日到重庆,要是我回家也很容易,不过我现在不能回来!我很久没有得到家信了,然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不久我该可以决定交信地点,决定时再通知你!父亲现在何处?我不知信该交什么地方!母亲近来想也安好无恙!我现在的身体很是安健,能吃苦!不害病,这是母亲和你们都喜欢的!

到南昌时再和你通信!你读书的进度怎样?你该自己管理自己!

敬祝

母亲安好!更夫由万里外的江西 A

【家书背后的故事】

这封信写于北伐战争途中,信中希圣五弟即我父亲。由于战乱,颠沛流离,辗转一个多月才到四川叙永家中。这封信是我伯父陆更夫烈士所寄诸多家信中唯一幸存的遗墨、孤品。正面是家信全文,背面还绘上了北伐战争进军线路略图,供家乡的亲人了解北伐战争的进展情况和亲人所在的方位。地图旁边还用小字标注:“南昌文物‘滕王阁’被军阀所毁,实在可惜!”体现了伯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我的老家在鸡鸣三省的川南革命老区叙永县,这个边陲小镇是当年红军长

A 此信写于 1926年 11月 6日。

陆更夫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留影,摄于 1927年。

征经过的地方。我爷爷陆晓晴,终生从教,奶奶是贤淑的家庭妇女,父辈兄妹七人,全靠爷爷教书度日,十分清贫。我父亲陆德夫(名承志,号德夫,排行第五)生前一直珍藏着一封珍贵家书,也就是我的伯父陆更夫写给他的家信。

1983年,我与叔父受四川省委党史办、中央党史研究室《革命烈士传》编辑组的委托,赴全国各地,调查采访陆更夫烈士生前的同事和战友。在中组部、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撰写的《陆更夫烈士传记》被中央和省市采用,并载入《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在采访中我才知道伯父是鲜为人知的我党早期革命家。

我的伯父陆更夫, 1906年 10月 16日出生于四川省叙永县。 1920年考入叙永联立中学(现叙永一中)十二班学习, 1923年考入高师联中(现四川大学)学习,同年加入青年团。在校受恽代英、肖楚女等老师的影响,创办了《心波》、《红涛周刊》等刊物,宣传革命。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分配在叶挺独立团做政治工作,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 11月,身为叶挺独立团某部政治指导员的陆更夫,在北伐转战途中,从江西高安给我父亲写了一封家书。这封家书虽然距今已 80多个春秋,仍保存完好,字句清晰可见。

伯父随北伐军从广州出发转战数省,最后胜利到达武汉。 1927年在中央军事学校武汉分校工作。当时,“陆更夫和陈毅是学校党的负责人”(徐向前陆更夫(左)在黄埔军校四期时与战友留影帅语)。陆更夫时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主编《革命生活》日刊,曾任军校“讨蒋大会”筹备委员、特别总部负责人,其间曾多次署名发表《斥蒋介石!》、《再斥蒋介石!》、《蒋校长到何处去了!》等讨蒋檄文,轰动武汉。 1927年年底,陆更夫南征回广州,与徐向前、程子华等一起领导了广州起义。陆更夫任教导团一连连长,带队攻打市公安局。叶剑英元帅曾说:“陆更夫很有才华,能说会写。”在广州起义中,陆更夫的女友郑梅先在战斗中牺牲。他强忍悲痛,“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他带领战士们攻占了市公安局,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广州起义失败后,“由袁国平、叶镛、陆更夫等同志把剩下的部队带到海陆丰去了。 ”(黄克诚语)他们在海陆丰根据地与彭湃会合,成立了红四师,“徐向前是十团党代表,陆更夫是十一团党代表,后徐向前任师参谋长,陆更夫任师政治部主任”。A1928年陆更夫受中央指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1930年回国,先在中共北方局搞党务工作,后调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央军委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