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农运大王”竺清旦异域寄深情 3

红色家書背后的故事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


【家书背后的故事】

上面三封家书的作者是大革命时期浙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人竺清旦

(1899—1935)。竺清旦 1927年被派往莫斯科学习, 1935年在新疆牺牲。他 8年没见到妻子儿女,全靠一封封家书寄托相思,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死相依的妻子的眷念和对儿女的舐犊之情。现存的 18封家书,字字泣血,句句含泪,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这里选用的是其中的三封。

“农运大王”遗书重现

竺清旦,字起元,曾化名竹卿、包起凤、刘晓平等。大革命时期,他从一个胸怀“教育救国”壮志的小学教师,经过革命斗争,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首届中共宁波地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江浙区农委委员、宁(波)绍(兴)台

(州)农民协会会长。他领导十几个县的农民运动,发动 20万农民、盐民和渔

A 赛琴,竺清旦的三女儿。 B 养生,即童养媳。 C 竺清旦十分注意利用家书教女儿学习,结合自己记日记的体会,曾专门给女儿写信谆谆教导大

女儿赛蓉怎样写好日记。 D 此信写于 1929年。

民投入反霸抗税、减租减息的斗争,建立起县、乡、村各级农民协会,成立农

民自卫军,进行武装斗争,曾一度攻占余姚县城,以迎接北伐军东进。竺清旦领导的农民运动,声势浩大,震动浙东大地。 1926年 11月,中共上海兼江浙区委负责人赵世炎来宁波视察后回到上海,称赞“宁波农民运动搞得好”。竺清旦被誉为“农运大王”,在当地农民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1927年 4月 9日,蒋介石在发动四一二政变的前三天,指使他的亲信在宁波血腥镇压工农运动,大肆缉捕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正在余姚指挥农民武装同反动集团作战的竺清旦不得不暂时隐蔽疏散革命武装,忍痛离开长期斗争的故土。他来不及与妻子儿女

告别,奉党组织的委派,先赴武汉参加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后被送到苏联学习。竺清旦走后,他身怀六甲的妻子卢湘卿拖着两个幼女,逃出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的宁波城,回到奉化山村。故园家徒四壁,没有隔宿之粮。幼儿嗷嗷待哺,自己又将临盆,卢湘卿陷入了极度困境,但她以坚韧的毅力,在逆境中度过了重重难关,顽强地生活。远在异国他乡的竺清旦,日夜为妻儿的衣食忧心忡忡。他频频寄回家书,表达对妻儿的眷念和深情。卢湘卿不识字,丈夫的来信都得请人代读。每当接到丈夫的远方来信时,她都如获至宝,即使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也悉心珍藏。解放后,卢湘卿将手头保存的十多封丈夫的家书和关于农运工作的两个笔记本,还有她从宁波冒着极大的危险随身携带珍藏多年的“宁绍台农民协会会旗”等革命文物,一并捐献给人民政府。竺清旦妻子卢湘卿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着手征集革命史料。

竺清旦

竺清旦领导的浙江农运的史实,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当年曾在竺清旦领导下从事农运工作的一位老同志,到省里锲而不舍地寻访,有幸在一家纪念馆待处理的废纸堆中发现一捆陈旧的信件。经仔细辨认,他发现并认定,这些正是竺清旦烈士生前的家信手迹,共计 18封,绝大部分是竺清旦于 1928年至 1933年从莫斯科寄回故乡的家书,另有两封是从新疆寄回来的。他立即将这批信件复印了出来,并转交给竺清旦烈士的遗属珍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