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37:北大、清华的最后一课 1

大师远去 作者:岳南


这是一个注定要写入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的祭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经过长期密谋策划,终于采取了武力占领平津,继而征服整个华北和中国的侵略行动。是日夜,驻扎在北平城郊宛平和长辛店一带的日本军队,突然向卢沟桥龙王庙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何基沣一一O旅吉星文团在宛平城外的卢沟桥四周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中国军民八年抗战的悲壮序幕随之拉开。

在隆隆炮火和日机的轰鸣声中,平津地区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各政府机关及工商界人士于纷乱中开始自寻门路纷纷撤离逃亡。以北大、清华、南开、燕京等著名高校为代表的教育界,同样呈现出一派惊恐、慌乱之象,一些人悄然打点行装,拖儿带女,呼爹喊娘,随着滚滚人流,顶着盛夏酷暑和弥漫的烟尘,纷纷向城外拥去。一时来不及逃亡或因特别情形而不能逃亡的各色人等,则在恐惧与焦灼的煎熬中苦苦等待与观望,心中暗暗祈祷并希望中国军队或许能赢得神助和佛灵保佑,尽快击退日军,保住北平这座千年古城与储存着人类文化血脉的大学校园。

是时,正在九江岸边庐山的蒋介石除接二连三向驻守平津的二十九军将领宋哲元、秦德纯等拍发“固守勿退”的电令外,分别邀请各界人士火速赶往庐山牯岭,频频举行谈话会及国防参议会,共商救国图存大计。 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文学院院长胡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等一批学界要人也应邀出席参加会议。

这个时候,平津两地各高校正逢暑期,被邀请到庐山参加会议的各大学校长、院长与著名教授,以及部分在外地的教职员工,由于远离平津,对战事真相难辨真伪,而混乱的时局伴着恐怖的谣言,如同风中野火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流窜飞腾。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在庐山的蒋、梅、张等三校校长坐卧不安,忧心如焚,其情状正如梅贻琦所言:“实属肠一回而九折”。[1] 为此,三校校长与学术界资深人士纷纷陈情,渴盼中央政府尽快做出决断,以挽救平津,挽救在水火中苦苦挣扎的高校和学界同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