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陶渊明:我的田园我做主(5)

江湖有酒 庙堂有梦 作者:谢青桐


家贫,就去种豆,即使不能果腹。寒风袭入他的襟袖,屋里连盛饭的箪和舀水的瓢也缺少。那是守望贫穷和贫穷里的守望。种豆南山,并不总是浪漫的。一介书生,农技不济,耕田种作,收获并不稳定,常常是“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嗜酒,酒在陶渊明的生命里如影随形。“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有酒的时候就喝酒,无酒的时候心中也有酒。他写了20首《饮酒》诗,几乎让人产生错觉,仿佛他的诗文中篇篇有酒。嗜酒,不常得也不苟得,却能潇洒到悠然,哪怕是死去,也要做到“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就要醉出这份天然,这份旷达,这份平淡,这份决绝。

家境贫寒,他不能常去酒馆买酒喝。他的亲戚好友知道了,就常常邀请五柳先生到自己家里饮酒。每一次他都喝得烂醉如泥,每一次都喝得酩酊大醉,晃晃悠悠回到家,再继续读书写字。打开窗,任田野的和风和天上的细雨吹洒进屋来。他一个人坐在烟雨茫茫的破败屋檐下回味着酒香。孤独的滋味,美妙的时光。连绵之雨,洒在陶渊明的心底。他用酒抵御着来自世间无处不在的寒冷。酒水,雨水,水天相接处就被他内心一团思想的火光照亮。

他对自己的诚实,对生命的呵护,对自由的珍爱,对生死的豁达,叫人无法不去尊重他、欣赏他。所以,陶渊明的诗文是清凉的细雨,也是温暖的篝火。他的诗文不仅带给我们一种极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感到有所慰藉、有所依靠、有所皈依。

彻底归隐之后,幽居在家的陶渊明,也并非断了人间的一切往来。《酬丁柴桑》是陶渊明写给在柴桑县做县令的丁松的诗,可见丁松与陶渊明甚为相知。丁县令又跑去看他了。陶渊明见到当地的父母官来了,兴高采烈,便在诗作中表达自己能与好友共饮的喜悦。他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啊,而是一位秉性正直、造福百里的好官。跟丁县令说话,会有归附之感,好像能得到生命之初最开始的善。陶渊明不愿与权贵往来,但他愿意与这样的底层好官在一起交流。这段日子,两人交往频繁,不仅关系融洽,生活中还曾多次一同出游。“载言载眺,以写我忧”,到郊外去眺望远方,就排解了他们心底那一腔热血的忧愁。他们出行都不是空手,每次都是带着酒去的。“放欢一遇,既醉还休”,带多少喝多少,喝醉了就回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