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乡虽小,也有风骚(1)

记得有人在等你 作者:李辉 叶匡政


潘采夫

我老家在豫北濮阳,原来叫濮州,也叫过澶州,中学历史课本里讲过“澶渊之盟”,就发生在这儿。北宋时期,辽国进攻大宋,从北京这一带纵马南下,眨眼就打到了澶州,离东京汴梁只有两百里。听过刘兰芳《杨家将》的都知道萧太后,她当时也在辽营里。

宋真宗在寇准忽悠下御驾亲征,在澶州抵抗住辽军,再派人在辽军背后猛攻,辽军腹背受敌,就提出双边停火,谈判议和。当时辽国的文明程度挺高,渐渐脱离了游牧民族的习性,没漫天要价,而且很守信用。澶渊之盟让大宋和辽国保持和平一百余年,辽国受灾的时候,宋朝还会客串联合国难民署,给牧民们发粮食赈灾。宋真宋去世的时候,据史书上讲,辽国人民也痛哭好几天。澶渊之盟在世界史上都罕见,格调高一点说,闪耀着契约精神的光芒。

寇准,陕西渭南人,十八岁中进士,但河南老百姓跟陕西不熟,寇准就被说成了山西人,说话一股子醋味,人称“寇老西”。河南山东地方戏里,寇准是机敏幽默的化身,地位相当于新疆阿凡提。我小时候跟奶奶看戏,喜欢看一部《寇准背靴》,说的是杨六郎受奸臣陷害下狱,并被密令毒死,一位狱官敬重杨六郎,就让杨六郎假死并藏了起来。很快辽国进犯,皇上闻鼙鼓而思良将,寇准和八贤王找杨府求助,佘太君不干。有天晚上寇准看见杨六郎的老婆柴郡主拎着饭盒走路,就一路跟踪,还把官靴挂在脖子上,终于发现了杨六郎。结局忘了,反正按“不斩奸臣不刹戏”的原则,应该是斩了奸臣,杨六郎出征,打退辽兵。我敢打赌,寇准在他老家不如在我老家知名度高,这份老情谊,可是经过大宋朝老乡们千年流传下来的。

这出戏里的八贤王,就是评书连播里的八王赵德芳。在老百姓心里,八王是个大好人,跟杨家将是一条战线的。八王就是八千岁的意思,这里面有个典故,当年赵匡胤黄桥兵变,带着他二弟赵匡义得了天下。赵匡胤是个孝子,他的娘、老太后又是个强横人(在北宋,老太后垂帘听政乃“娘家常事”),跟多数老太太一样,这位太后喜欢二小,也可能是老幺。太后非要赵匡胤死后传皇位给二弟,赵匡义死了再把皇位还给赵匡胤的儿子。对于皇帝们来说,这个事运作起来太过复杂,赵匡义后来变了卦,把位子传给了自己儿子,赵匡胤那一枝晾在一边。但这事毕竟亏心,赵匡义儿子就封赵匡胤儿子为八千岁,就是八王赵德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